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夜晚煤山上的孝服少女以及歪脖子树 (第1/2页)
…… 夜色如水,天生浓云密布,将月光生生遮盖起来。 煤山上伸手不见五指,偶尔云开,露出冰轮一角,清冷冷寒光洒下,满山树影摇曳,朦胧中像是人头攒动,可却没有丝毫生气,和着夜枭撕鸣,人间鬼域。 寒风阵阵吹得树木发出窸窸窣窣之声,仿佛鬼门大开,众鬼游街,胆子小的只怕立刻就要吓得气绝。 大明天子却不受影响,在山间疾驰如飞,胸中豪气涌动“禅杖在手,这天下洒家何处去不得?” 忽然听到前方树丛中有声响,不似夜出的动物,倒像是有人。 天子大喜,这时候在野外的非jianian即盗,正好让洒家活动筋骨! 举起方便铲就要扑击过去。 不料,忽然火光一闪,从树后钻出个人来,手里举了个火折子。 崇祯帝一愣,借着火光看去,却是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 梳着少女特有的垂鬟发髻,峨眉淡扫容颜秀丽,是个极为出色的女娘儿。 随即眉头一皱。 旁人若是看到这美丽少女,只怕当场要被吓个半死。 无她,她身穿白色孝袍,腰扎麻绳,头上用白布抹额。 平日见到也就算了,大半夜的,纵然国色天香,作这打扮,平白无故的多了几分鬼气。 但鬼见愁天子完全没有害怕之意,反而好奇的问道“你这小娘儿,深更半夜的在此作甚?” “这是煤山,你能来,我如何不能来?”少女毫不示弱的反问,声音娇媚动听。 少女一只手扶着一柄铁锹。 “这大半夜的,你拿铁锹作甚?!” “呵,小女子在挖坟。为了找个葬身之所,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不知你为何……”少女的声音透出几分阴森。 在这寒冷刺骨的半夜时分,一个全身素缟的少女说要挖坟…… 常人听了,只怕立刻抱头鼠窜,恨不得有多远跑多远。 少女原本打的也就是这个主意: 煤山是皇家禁苑,平民百姓不得随意出入,以前有御林军管着的,现在兵荒马乱,精锐都调去守城,剩下的老弱病残,白天还能勉强巡逻几步,到了傍晚就个个睡得和死猪一样。 没有军饷,只有一点陈米军粮填肚子,睡着了才好受些,鬼才大晚上来巡逻呢。 少女这才有机会溜进来。 她胆子极大,可忽然碰到生人,心中还是有些慌张,故而想说些话,把人吓走。 无奈,面对的乃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梁山第一条好汉…… 崇祯帝完全没往害怕上去想,只是道“洒家肚子饿,出来打几条肥狗……” “呵呵”少女冷笑,心里却在着恼“这厮看上去斯斯文文,怎么说话粗鲁,仿佛边军,听这语音自然豪迈,丝毫没有发抖,难倒竟然不知何为害怕?” 既然对方不害怕,那么少女自然要害怕的…… 深更半夜孤男寡女,虽然自己手里有“兵刃”-用来挖土的铲子。 可借着火光,却能看到对面那男子样貌清秀,手里攥着那玩意却是实打实的凶器。 这时候怕也没用,只能先唬住对方再说…… 眼前这厮似乎脑袋瓜子不大好使,且看姑奶奶的本事吧! 想到这儿,她开口“这是宫中禁苑,你白天能来?来了还能打狗?你若是不信,我且高叫几声,定然会有禁军前来。” 伶牙俐齿,倒是让圣天子不知如何反驳,不管是朱由检还是鲁智深都不是伶牙俐齿之辈,碰到问题,前者习惯性无能狂怒,后者么……拳头,禅杖,戒刀,哪一样使唤起来不比舌头方便? “姑娘,请问你葬的是何人,而且为何要葬在此处?灵柩呢?”鲁智深决定不和她饶舌。 “果然,这个夯货,白长了一张聪明脸”少女有些恼怒。 显然自己之前一番心理恐吓的言语都白费功夫,感情这厮根本就没往灵异方面去想,早知道直接装神弄鬼,岂不是更加方便,倒是高看了此人眼。 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少女本就心中有口不平之气,意结多年不得抒,此时此地倒是莫名让她有了直抒胸臆的想法。 “既然是深夜在荒山相遇,大家也算有缘,火光之下,也只能隐约看清面容,明日即便大街上走个对脸,你我也无法相互认出,所以我便直说吧。” “我葬的是家祖,他的遗骸就在一旁的罐子里。” “家祖竟然是化骨场火葬的?”鲁智深也好奇起来。 火葬不稀罕,他那个时候就有,武大郎就是火葬的,幸亏何九叔偷藏了一块发黑的骨殖给武松,这才破了毒杀案。 但华夏人向来讲究入土为安,挖个坑埋了,岂不是比送去烧了更方便,何况这少女此刻正在挖坑呢…… “是,谁人不想留个全尸,死后还要受火焚之苦?可惜家祖乃是九台公!” “什么!”崇祯帝一愣,随即喝问“那个九台公?姑娘可是姓名卢?” “正是,家祖名讳上卢下象升!曾任宣大总督!我是他嫡亲孙女!” 崇祯帝也惊呆了。 卢象升,六年前的抗金大英雄! 接下来,卢姑娘的语气冰冷,“家祖一心报国,所练天雄军乃大明强军,崇祯九年,后金阿济格从喜峰口入寇,劫掠京畿,撤退时更将所掠之汉女浓妆陈列于车上,上书‘沿途各官免送!’而所过之地大明官军,竟然真的不敢出城迎击,只是站在城楼上眼睁睁的看着……看着那车上的华夏女子浓妆哭泣,更遑论更有兽兵当众兽行!” 崇祯脸色发白,那次堪称奇耻大辱。 即便不是亲历,但继承了朱由检记忆的他,也不愿回首此事。 “昏君脸上挂不住,便调家祖任宣大总督,率师进驻京畿,严明军纪,cao练兵马,后金军不敢进犯。” 崇祯点头,这也是事实,卢象升治军严明,又勇敢善战,有他在后金确实收敛不少。 “然而昏君分不清好坏,面对后金三路大军入侵,举棋不定,不知是战是和。首辅杨嗣昌,兵部尚书陈新甲,揣摩出昏君不敢打想要议和……” “于是,杨嗣昌仗着手握兵权,事事掣肘,切断家祖粮饷,屡屡调走卢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家祖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是年十二月十一日移兵钜鹿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 “监军宦官高起潜统兵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家祖派遣杨廷麟去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家祖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军。……骑数万环之三匝。家祖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事后,杨嗣昌妄言家祖投敌,而昏君竟然听之信之,要治家祖之罪,” “所幸,行伍中忠义之士充盈,不愿与jianian臣同流合污。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少女声音越来越冷,愤懑之前溢于言表,秀美的容貌竟然有些狰狞,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似有无数怨毒环绕周身。 “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家祖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家祖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龙不畏yin威,坚持指认家祖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贼意思修改塘报,坚持家祖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为了这些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