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龙化鲤鱼? (第1/2页)
“镇元老哥只摘三颗?” 孙悟空诧异,“我这树,果子有三千颗,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不多摘几枚?你有四十八弟子,有清风明月二道童,至少也要摘五十颗。” “三枚足以。”镇元子抚须而笑,“若将来有需,我自会带人参果来,与贤弟共品尝。” 亲兄弟,明算账。 孙悟空明白了镇元子的意思,当初他拜访五庄观,镇元子赠予他两枚人参果,如今又赠予两枚,刚好是四枚。 之前镇元子吃了一颗红尘桃,如今就算想要摘五十枚,也只会摘三枚。 道家相交,平淡若水。 赠多少,取多少。 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可。 放到人间,这不符合人情世故之道,但却是修真修道者之间必须遵守的准则,否则就是放纵本心,迟早惹出麻烦来。 “既如此,那老孙我陪镇元老哥你好好的游览这花果山,如何?”孙悟空提议道。 “听你的。” “那随老孙来。” ······ 水帘洞内。 敖云带着观音菩萨,于各处游览,一边赏花观水,一边谈经论道。 观音菩萨道:“贫僧观二大王你有佛缘,不如传你一经,如何?” 敖云一怔,暗道:常闻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为何要传我一经?莫非日后花果山有难? 想到此,敖云便道:“菩萨所赐,不敢推辞,敢问是何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音菩萨缓缓道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敖云赶忙默诵,只是念着、念着,她却是发现此经有些熟悉··· 万书楼之中,好似就有。 只是听菩萨道来,别有一番韵味,仿佛神魂都宁静了下来,没有一丝杂念。 待菩萨念完,问道:“记住了吗?” “记住了。”敖云点头,并道,“此经在万书楼之中,亦是存在,菩萨可有留存在外?” “未曾。”观音菩萨诧异。 此经,乃是她成菩萨之时,与佛祖问答,感悟归纳出的大乘修心法要,就连佛祖,亦是赞叹。 她只于灵山,与诸佛、众菩萨、各罗汉讲解,未曾在外流传。 灵山诸佛、菩萨、罗汉,并不如她一般,常在人间行走,大概不会将此经传播出去。 可敖云这反应,证明花果山亦是有此心经? 怪哉! 敖云解释道:“我花果山万书楼之中,三家典籍皆有,菩萨若是不信,可随我去一探究竟。” 观音菩萨点头:“也好。” 来到万书楼,龙女与书桌柜台的老龟问了声好,便带着菩萨进入。 楼内静谧,但非无声。 走路的踢踏声,翻书的哗啦声,奋笔疾书的沙沙声。 “这里之人,皆是爱读书之人。” 观音菩萨慈悲的面孔中,带着一丝欣喜,只因此地之宁静,与南海相差无几,更是多了几分人气。 这才是真正的大德之所,大善之地。 若世间之人,皆能平静内心,何苦有那么多的纷争? 如这花果山,如这万书楼。 求同存异,一同向前,岂不美妙? “也不全是。” 敖云温声细语,“在这里,也有一部分懒人。” “懒人?”观音菩萨不解。 “就是觉得此地安静,过来睡觉,又或者来此地较为隐蔽的地方,谈情说爱。”敖云有些无奈的说道。 睡觉? 谈情说爱? 菩萨叹道:“世人总是愚昧可爱,此地乃是黄金屋,却还是有人弃之如履,不思进取。” 敖云道:“各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得。” 菩萨叹息。 理是这么一个理,但她还是有种怒其不争之感。 她曾经发下十二大宏愿,分别为—— 广发弘誓愿: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常居南海愿: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观世音。 寻声救苦愿:为人诸病卧高床,诚念大士得安康。 能除危险愿: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甘露洒心愿:观音慈把甘露洒,烦恼于是化成莲。 常行平等愿:弥陀加持常有念,随似观音平等心。 誓灭三涂愿:观音菩萨救苦声,愿度三涂除诸障。 枷锁解脱愿:志心持念观自在,枷锁苦痛得解脱。 度尽众生愿:有情众生誓愿度,旷劫精勤慈悲海。 接引西方愿:虚空之中引净土,至心诚念观世音。 弥陀受记愿:观音精勤宏愿力,弥陀受记下世佛。 果修十二愿:十二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