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锻大明_第213章:罢兵养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罢兵养战 (第1/2页)

    战争已经进行了几个月,各路大军进展神速,这当然跟皇帝朱允炆亲自吸引火力,将欧亚非大部分主力牵制在西亚有关。

    还有就是大明军队的武器精良和先进。

    斯坦城。

    斯坦城,是蒙兀儿斯坦西南重镇,拿下这座城,这蒙兀儿斯坦想要折腾,也只能是有心无力了。

    朱文俊看着前方的城池,脸色有些难看。

    “朝廷的补给还没有消息吗?”

    朱允炆随口问身边的随从。

    “回殿下!”

    一位中年书生模样的男人,顿了一下,才道:“属下已经派人多次催促,但是......”他还未说完,朱文俊就问道:“但是什么?”

    “但是,朝廷没有任何回应!”

    中年男人如实回答道。

    “混蛋!”

    朱文俊有些懊恼的道:“定是朝廷有人从中捣鬼,故意延迟军需补给。”说着,他气呼呼的道:“本王这就给父皇上书,定要严惩这帮混蛋。”

    “殿下不可!”

    中年男人阻拦说道:“殿下出征在外,虽然是为了大明王朝千秋万代,但是在旁人眼里,或许就不这么看了。”

    “”

    朱文俊顿时一愣,道:“此话何意?”

    “本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天下!”

    “是是是!”中年男人点了点头,然后却又叹息一声,道:“不知殿下有没有想过......天下统一之后,殿下该当如何?”

    “殿下真的愿意久居人下否?”

    闻言,朱文俊顿时一惊,他自然知道这家伙话里有话,他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本王是大明的靖王,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王还有何所求?”

    “呵呵!”

    中年书生笑了。

    “殿下!”

    “殿下这么想,或许属下是相信的!”中年男人说着,看向前方的军营,然后道:“其他人......”

    “比如朝中的大臣,还有......”

    中年男人说到这里,朱文俊心里是咯噔一下。

    他知道这个还有指的是谁。

    “皇兄乃我大明嫡长子,这些年父皇巡游,御驾亲征时,都是他在京师监国!”朱文俊道:“大明储君,唯他无二。”

    中年男人闻言先是点点头,然后却又说道:“殿下,您是一心效忠太子,顾念兄弟至亲......当然,属下以为,太子天下也会如此;”说着他突然叹息一声,然后却补充说道:“如今殿下奉命率领一路王师远征,手握十几万兵马,大战结束,殿下必将建立奇功。”

    “等到殿下班师回朝,陛下自然是要论功行赏!”

    “殿下!”中年男人道:“若无更进一步,可得提前有所表示。”

    这个中年男人名叫王勋,是建文二十四年的进士,此番随靖王西征,成为了朱文俊的智囊谋臣。

    作为文人,王勋深知一个道理。

    这古往今来,争夺皇权是屡见不鲜。

    如今他成为了靖王的谋臣,他也本能的就与靖王绑定在了一起。

    正所谓,他们现在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今日跟靖王对话,其实他也想听听朱文俊的想法,如果他真的有心问鼎,那他这个谋臣,就得提前谋划。

    “你什么意思?”

    朱文俊似乎有些不满的问道。

    “殿下!”

    王勋道:“殿下待属下不薄,属下也是发自内心敬重殿下......”说着他又停顿了一下,然后才道:“作为殿下的属臣,自然一切都是以殿下为中心。”

    “如果殿下有心问鼎,属下自当全力以赴!”

    “如果殿下没有这份心思!”王勋看向朱文俊,道:“为了殿下将来的安危,殿下就得有所表示。”

    “因为殿下衷心太子,这无可厚非。”

    “但是,太子殿下,以及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他们会不会相信殿下的衷心,这就得另说了。”

    王勋把该说的,还是不该说的,全都说了。

    朱文俊突然愣住。

    出征之前,王勋平时也与他走得挺近,此番出征,他才特意向朱允炆要求让此人随军出征。

    谋略方面,王勋确实帮过他不少。

    但是现在,他却莫名的有些忌惮起他来了。

    他的话太过直接。

    意思很简单,王爷你想不想当皇帝,如果想,属下全力支持,为你提前部署,或者为您出谋划策。

    但若是您没这个心思,那你就得提前向太子表明心意,至少不能让太子对您产生忌惮之心。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毛病。

    毕竟这历朝历代,为了皇位,那可是打破了脑袋,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的例子,还少吗?

    在此之前,他就是一个闲散王爷,威胁不到太子的地位。

    但是现在不同,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西征,等战事结束,他这位原本闲散的王爷,可就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爷。

    作为帝国的储君,真的不会忌惮一位立有赫赫战功的弟弟?

    当然,朱文俊也有理由怀疑,这王勋是真的衷心自己,还是说他本就是太子,或者皇帝派来的卧底。

    “放肆!”

    朱文俊突然脸色一沉,严肃的道:“现在本王正率军与敌人厮杀,你怎可这个时候说出这些不利于团结的话语?”

    “殿下息怒!”

    王勋急忙说道。

    “你给本王记住了!”朱文俊说道:“本王眼下只想怎么攻破眼前的这座斯坦城,别的事情,本王没有兴趣。”

    “是!”王勋道。

    “稍后本王休书一封!”朱文俊没好气的道:“你派人送回京城,交于皇兄之手。”

    “是!”王勋了应了一声。

    朱文俊眼下确实着急攻打斯坦城,但是奈何军中弹药所剩不多,别说攻下这座坚固的城池,就算是打一场阻击战,他的弹药也不够。

    现在,他只想朝廷尽早将弹药运到前线。

    ......

    弹药的问题,其实不止是朱文俊这一路兵马现在非常紧缺,其他几路兵马其实也差不多。

    势如破竹的明军,突然进展变得缓慢起来。

    也是因为明军进展缓慢,让那些还未被征讨的国家或者部落,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特别是欧洲腹地的内陆国家,他们得知东方的汉人已经杀入欧洲,他们自然不打算就此束手就擒。

    从建文三十三年七月份开始,欧洲各地不断组建起一支又一支地方武装,他们在各个主要通道修建防御工事,工厂则是忙着加大生产力度。

    此时的欧洲各国,他们的生产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