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 卖不掉的国 (第2/2页)
就不存在。 女王陛下的厨艺还不错,女王陛下做饭,那周叙这个周公就洗碗收拾厨房了。 这几天两人都是这样的分工合作生活。 女王陛下是他父王的一次意外生的,女王的陛下的母亲本就是一个宫女,好像还是镛王发现宫女怀孕后才封做妃子的。 生下她不久,她母亲还就离世了。 这个时代,医学太落后,生育就是过鬼门关。 姜时的母亲就是一个孤儿,从小被卖来卖去的,最后被卖进宫,来自哪里,都不太记得了。 根本就没有舅家可依靠啦! 她由照顾她母亲的嬷嬷从小带到大。 反正现在镛国的任何一点收入,首先就是还债。说是王室,她祖父战败后,就什么都被拿去抵债去了。 为了让照顾姜时的这个老嬷嬷避国债捐,这个嬷嬷都还被她父王改籍成了诗巫国人。 以兰雅国为首的几个债权国,要求镛王收镛国人的国债捐还外债。 周叙无不恶意的想,国债捐,估计就是兰雅国整出来,好兼并镛国的呢! …… 周叙的大哥都死5年啦,也没人来关心周公的爵位继承问题。 周叙大概猜得出来,为何在周叙刚重生不久的时候,又有人来找他去接任爵位的原因了。 因为二月份,离国国王亲率5万精锐走海路上天京凤栖城来朝见天子,求册封。 而此刻,天子姜时还住在王宫外,既没有办登基大典,也还没有亲政。 新的搅局者出来了。 一直对峙的双方不得不协商解决方案,应对第三方的指责。 控制凤栖城的兰雅国,与控制凤栖港的联军加上王族商量给天子办登基大典,还政给天子,让天子亲政。 3年前,镛王姜默驾崩后,双方做了一次协商,与王族议定由王室唯一成员姜时接任王位。 但当时天子未成年,于是派辅政大臣代为处理政务。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之后一直没人来主持天子的登基大典。 姜时一个小女孩,接任王位的事,没有人在乎她的意见。 她自己本身就是被迫接任的,镛国的所有收入又都用去还外债了。她自然无力,也无所谓登基大典,继续过自己原来的日子。 姜时还是和以前一样,继续住在宫外的小院里。 天子已成年,可以亲政了。可天子手下一个封臣也没有,这也太难看了。 如此,才想到去把周叙接进天京凤栖城来继承周公爵位。 于是在上一任周公已经死了5年之后,周公爵位又找人来继承了。 兰雅国为了应对离国进京册封的军队,国王率20万大军到了瑶山。 兰雅国增兵瑶山,诗巫国和晨阳国自然也发联军20万朝钟北山的尹函关开来。 新的大战即将爆发。 如今,离国的前锋部队已经从凤栖港登陆,驻扎到了凤栖城外。 兰雅国大将军许不为率领的前锋,如今也驻扎到了凤栖城外了,正和离国前锋对峙。 周叙了解到,围绕凤栖城的控制权,15年来,一方以兰雅为首加上兰雅国控制的几个仆从小国;另一方以晨阳国联合诗巫国的联军为首,加上一些琴海北岛国的支持,已经在凤栖城周边大战几次了。 联军得势拿不下瑶谷关为主的瑶山一线。 而兰雅国得势也拿不下凤栖港和以尹函关为主的钟北一线。 镛国立国之前,主要是面对来自南方的鞣人的进攻,只能全力加强瑶谷关和瑶山一线的防守,和打击鞣人组建的海军,没顾得上凤栖城的修建。 赶走了鞣人立国之后,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范围也大幅度扩张。 镛文王认为,如果外敌能攻破两关的任意一关进入到凤栖盆地,凤栖城也就没有能力守住了。 镛文王干脆不建外城墙了。北以钟北山为城墙,南面以瑶山为城墙,加强凤栖港的防守建设,再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应付来自海上的威胁就足够了。 兰雅国与联军双方谁也吃不了谁。 而凤栖城所处之地是一块小盆地,又没外城墙,不利防守。联军主要的目的是防备兰雅人的北进。 加上有镛王把凤栖城抵押给兰雅人的一个条约,凤栖城就由兰雅国控制。但有联军的干涉牵制,兰雅国想要镛王禅让天子的资格,兼并镛国的目标却不能实现了。 只要镛王和王室还存在,联军一旦攻不下瑶谷关就会退回钟北山和凤栖港,不会去管凤栖城。 上一任雍王死后,双方协商妥协,让姜时接任王位,又保持了几年的短暂平衡。 如今有离国新势力崛起,估计要争夺更多的邦交话语权,所以就带兵进京来搅局了。 周叙估计,这有点像日本战国时代的各个大名们一样,实力强大了就上洛。民国时期也一样,军阀实力强大了就进京。 大战要开始了,古老的王城却是一片平静,没有惊慌议论,没有奔走相告,更没有慷慨请战。 感觉这战争和凤栖城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人们一如既往地在田地上默默劳作,悠悠然地在收过水稻的田里翻地旷地,为秋日再种做着有条不紊的准备。城里的各个作坊依然叮叮当当,官市的交易依然童叟无欺,市人的脚步依然慢条斯理。甚至凤栖城的守兵们,还对城外的斥候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不时的做一下评论。 便依然抱着只能做仪仗的斧钺矛戈跑荫凉处打盹去了。 而姜时这个没心没肺的国王,居然还要拉着周叙出城去看战争,在凤栖城郊外发生的战争。 不只是姜时,而很多市民也跑出城来看。这是战争啊! 天子之京的人,心都这么大吗? 周叙真是无语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