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奔逝_佩儿的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佩儿的梦 (第2/2页)

年稳步提升,声名鹊起,政府将大田镇周边五个乡镇的工农群众开门办学的任务交给了书荣。随着大批大龄子女进校学习,一些手工业者、青年农民也经常插班听课。在大田完小,班上的同学年龄相差很大,竟有5-6岁的差别。书荣和大田完小愈加忙碌了。

    大田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落后乡镇。新中国成立之初,全镇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记得当年陪同志弟调研各乡村生产情况,他们都惊诧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

    记得志弟当时还对书荣说:“如果绝大部分的农民一不能看通俗书报,二不会记普通的账目,三不会写简单的便条和信件,怎么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是啊,连个简单账目都闹不清,怎么搞清楚复杂的生产规划,又怎么去研究新的技术。”书荣也很忧心忡忡。

    为此,对于扫盲工作,书荣也是不敢马虎,同样严谨地制定了教学任务和毕业标准。

    他在大田完小扫盲班推行“简易识字法”。即精心挑选1200个常用字,每个字都对应有注音符号,借助注音符号作为辅助识字的工具,制作成两大张生字表。分三步:第一步,学会注音符号和拼音,掌握识字的辅助工具;第二步,突击单字,先求会读与初步会讲;第三步,教、学识字课本,同时开展一定的阅读、写字、造句训练,巩固所认识的字。

    报名参加扫盲的人太多了,学校教室条件根本不能满足。书荣决定像当年志弟为了了解各乡村生产物资情况,跑遍大田的各个村庄一样,决定带队奔赴各个村庄“送课上门”。

    扫盲那三年,特别是冬季,佩儿记得父亲常常是连续几天不回家。听母亲说,今天你父亲去乐园村、白鹤寺村、明天会去马溪沟村、沙子桥村、后天会去万安寨村、庙子岭村......

    对于父亲在学校时每天都会去不同的班,扫盲时每天都会去不同的村,看到曾经秀气白皙的父亲虽然变得又黑又瘦,却非常开心满足,佩儿总是会纳闷:“难道扫盲工作很好玩,爹爹这么快乐?”

    “过去的战乱,把国家推上灭亡的边缘。留给今天的困难,更是遍地荆棘,百废待兴。”“扫盲是使人民睁开眼睛的工作,非干好不可。”“扫盲运动的首要任务是教会文盲用文字进行交流,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所以多识字是扫盲的第一步。”每到一个村,望着簇拥在身边的农民,书荣总是会激动地说到这些话。

    解放初期那几年,广大农村地区刚从战乱归于和平,很多村民生活拮据,很多家里的孩子上学都很困难,何况农民自己。

    冬天是农闲季节,是组织农民们读书、识字的最佳时间。书荣带领学校老师利用庙宇、空院、在田间地头,办扫盲班。没有课桌,用土坯垒成土台墩,上面铺上木板当课桌。没有黑板,用墙壁当大黑板。在村子的墙上,用红色、绿色和黄色的彩纸写上鼓励农民学习的标语口号。

    大田的扫盲工作,推行得如火如荼。因为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收益,扫盲队每到一个村子,村民总是会欢呼“刘校长他们来了!”,然后踊跃报名参加学习,出现了夫妻互学,子教父,女教母的家庭识字班。在越来越多的村子里,出现一群群挟课本上学去的农村妇女。孙儿孙女当了奶奶的扫盲老师。在大田,曾经蒙昧的村庄,呈现出从未出现的蓬勃希望。

    每到爹爹约定要回家的时间,佩儿总会被母亲志弟带着,与家里的所有孩子一道,在平桥等候父亲的归来。

    平桥,是一座横跨文河的小桥,因为地处文河最窄处,几块长石板直接铺在只有三个桥墩的河面上,一如名字,平凡而朴实。

    但是在佩儿的眼里,这座平桥赋予自己最大的期待,因为平桥地理位置比较特别,桥的这头就是镇子的边界,那头连接着去大田小学的必经之路。她最喜欢站在桥上,看着桥下平缓流过的清清河水,等待父亲的归来,很放松很安心,因为在她看来,这座桥好像一头连接着母亲的爱抚,一头连接着父亲的守护,时光不言,岁月静好。犹如一个午睡时做的梦,短暂而温暖。

    远远地望见父亲越来越近的身影,佩儿总是会欢快地跑向父亲,得到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一家人拉着家常,穿过大田窄而长的街道回家,一行人最前面,佩儿总是会急着跑回家报信,边跑边喊,喊:“马司令奶奶,爸爸回来了,开饭喽,开饭喽!”。

    在父亲书荣的眼里,佩儿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儿。小小年纪,总能敏锐地发现周遭的各种变化。

    比如这一次,佩儿回家给母亲志弟讲:“怎么感觉这段时间,大田小学与以往不大相同了。”

    “哦,什么不同了?”

    “以往爹爹总是一个教室换到另一个教室,担任不同课程的老师,忙得不亦乐乎。而且最近也没看到他去乡村扫盲了呢?”

    “那你爹爹在忙啥呢?”

    “我看他几乎每天都在学校会议室和老师、职工开会。从来没有看他开会开这么长时间。”

    志弟心里有些惊讶这个聪明女儿的观察力,心里明白,自己单位也正在开同样的会,是很严肃的会议,时间肯定很长。

    那是建国后的第七年。有江县各个学校都是在这年暑假,将全体教职员工组织起来,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作风整顿活动,需要每一名教职工完成个人初步报告。

    作为大田完小校长的书荣,此时满脑子考虑得更多的是利用暑假怎么搞好家访、组织学生搞好社会实践、怎么去巩固扫盲效果这些事情。

    后来,经多年磨难的书荣曾自嘲地感叹到,在那场他并不熟悉和擅长的运动中,自己认识不足,反应迟钝,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带给自己人生命运的重大改变。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在自己的报告中写到:“......作风整顿是长期的艰巨的。目前学生即将开始暑假生活,建议活动应暂告一个段落,当然并没有结束,以后还要继续深入进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