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第1/2页)
经历三天多艰辛的水路颠簸,在七月这个江雾迷蒙的早晨,三北轮船公司的“万县轮”抵达此次航行的终点。 透过薄薄的江雾,江朝依稀看到“万县港杨家街口码头”几个黑体字。万县杨家街口,因清代同治年间万州富商杨宗培住所得名,杨家街口码头是万县对外敞开的大门。 阵阵低沉而持续的声音,穿透薄雾,从江岸上扑面而来。 走在跳板上的江朝正在纳闷声音的来处,突然一阵清新的江风吹来,吹开了江雾,仿佛拉开了一道幕布,万县——这座江城,戏剧性的呈现在眼前。 万县,位于长江上游、重庆东北部,地处川东盆地,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 因为有着便利的长江水运,自古以来便有“川东门户“之称。1917年设立海关,万县成为当年四川第三大城市,有“成渝万”之称,名气很大。 天光越来越亮。长江两岸清晰可见。江边有早起洗衣服的人们。江朝抱着女儿楚原,牵着儿子汝起,穿行在江边码头上热闹的集市中。 万县码头航运繁忙,南来北往的船只络绎不绝,外来的船只运载来天南海北的货物,有时会在码头就地贩卖。船夫因长时间航行也需要靠岸休息,于是码头上自然而然形成了繁华热闹的集市贸易。 远远的,江朝看见了二姐一家人在向她挥手,并向她快步走来。 “小妹,一路辛苦了。”江朝感觉心里一热。 “来,小妹,孩子给我抱,万县是座山城,梯坎路不比重庆少,每天上上下下,累人得很。” 二姐的话不假。 码头的尽头,一条狭窄陡峭的青石梯道,横亘在面前。高高的临江房屋,层层叠叠的堆砌在江的两岸。 蜿蜒曲折的梯子仿佛是这座城市身体的复杂血管,一路走来,新城旧城,大街小巷,梯子无处不有。当地的人们,逛街,上学,买菜,都要走数百数千级梯子。 “万县人把爬楼梯、登梯,叫为走梯呢。”二姐边走边说到。 身边的行人络绎不绝。街道周边是低矮的旧房子,建筑外墙颜色不仅单调而且杂乱无章。因为刚下过雨,道路有些泥泞。 江朝感觉空气里充满着复杂的情绪。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带着疲惫哀伤的表情。二姐作为娘家人,心里各种疑问,总是难于不问。 江朝的二姐叫江歌。人如其名,性格开朗爽快。当年在重庆读书,后来遇到了现在的丈夫李建国,学的是化学专业,毕业后按照国民政府实业部的安排,从条件优越的重庆,作为工程师,到万县参与筹办建立万县电池厂的工作。 江歌的家在西山公园的旁边。是姐夫所在电池厂的职工宿舍。江朝母子三人被安排在这套房子临江的房间。 推开窗,可以俯瞰这个城市,山下的长江以及江上的船只一览无遗。 暮色渐起,突然一阵阵钟鸣声伴着回音久久沉淀在江水中,寂静而又沉重。 在这声音里,仿佛一瞬间,江朝猛地醒过来:“我独自离开了宜昌以及曼群。”在那层层山的那头、在这条长长的江的下游,自己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 人世浮沉的悲伤连同越来越浓的夜色一道,覆盖了年轻的江朝。 西山公园位于这座城市的南端,面临长江,背负西山,东望三峡。因明代“西山观”曾在此而得名。 每晚定时会响起洪亮钟声的是公园内的西山钟楼。是一座西式钟楼,听说是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武汉的第三大钟楼,为万县的标志性建筑。 钟楼它所守护的这座小城为长江东流暗礁险滩分隔地,商旅畏于夜航路,凡过此地需在此休息一晚再启程。 优越的的地理位置也让这江边小城在近代经历了诸多历史大戏。特别是抗战期间,日军持续对四川、重庆等地轰炸。当飞机从天空中呼啸而过,炸弹撕裂着这个城市。 幸运的是,它在这狂轰滥炸中幸存下来,成为这惨痛历史的铁的物证。钟楼不仅经历了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血泊斗争,也亲眼见证着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 西山钟楼以其独特的姿态见证着这个小城的变迁,分享着它的苦难与欢乐。 “江朝,曼群人怎么样?” “江朝,他怎么会去主持筹办《川鄂日报》那种反动报纸?” 在抵达万县后的连续几个晚上,江歌与江朝把孩子们安顿好了以后,都会像当年在老家江家坝子做少女时候那样,围坐在床上,低声地,连续不断地,聊着关于爱情与家庭的一切。 回忆如同窗外时不时叩窗的江风,撞击着江朝的心灵。 江朝会给二姐讲起很多在武汉、在重庆、在宜昌,关于此时就在山下奔腾流逝的这条长河,林林总总的回忆。 在重庆上清寺的空袭中的相遇,在能够俯瞰长江的“耀华”咖啡馆的闲散时光、照母山的漫天晚霞、在宜昌江边的住宅里,她和曼群迎来第一个孩子、两次在长江上的轮船惊魂未定的逃难经历,以及不能回巢湖之畔的苦衷,还有回到四川的规划。 她会让自己在回忆的长河里,自由漫游,伴着会心的微笑、舒畅的欢笑,最后都会落入寂寞的沉默。 “我们在码头匆匆分别,是关于那份报纸的意外,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江朝总是会这样结束每一段谈话。 望江守望,成为江朝在这座江边小城的主要状态。日子伴着每天轮船的汽笛声,在杨家街口码头上演的各种离别中,一天天过去。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在BJ宣告成立,华东、中南、华南的战争基本结束。万县国民党军政人员极为震恐,积极寻找出路。在山脚这条滚滚流淌的长江里,大时代的变迁的剧目仍在持续上演。 11月下旬,解放军由宜昌溯江西上,大举挺进川东门户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