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 金国使臣来访! (第1/2页)
“按照前世的标准,一袋五十公斤的水泥,价格是二十三元。” 赵枢想道:“也就是差不多五十文左右。这也太便宜了,不行。” 赵枢不能便宜了这帮官员和商人。 修建水泥路,按照他们的收益来推算,肯定是大赚。 所以赵枢决定卖贵一点。 多少好呢。 一百文?那也太少了。一贯吧! 都能承包路,当包工头了,这点钱都没有包什么路呢? 所以水泥就一贯一袋。 修建一条道路,随随便便都是成百上千的水泥,一个商人至少要收一千贯。十个就是一万。 一千个就是上百万贯。 全国各地散发下来,至少可以赚几千万贯。 赵枢拿两成,还真不少了。 反正价格他说了算。 高点低点,他们实际上没什么概念,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是新鲜东西,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再贵也只能接受。除非他们不想赚钱。 官员有些路基本都分配了,外放给商人的也不少。 但还远远不够。 大宋城池数量多,地界道路全部修建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上层的划分完了,其余的一些经济中心区域道路,赵枢留了不少。 想要承包路的商人实在是太多了。 赵枢会采取竞拍模式。 谁想要拥有修建权,必须要竞拍竞争。 赵枢之前分配的,是汴京城附近的商人,散发在全国各地的商人承包,就需要工部各地衙门进行竞拍。 如果没什么人参与,不用采取这种模式。 赵枢看到了商人们积极的热情。 不重要的路,谁要都可以拿去,重要的,有钱人会花费重金竞争。 比如花费几万贯,或者是十万贯。 这由竞争的商人决定。 一个地方的好路段就那么几个,争抢的人多了,甚至修建路的招标钱,就能高于修建路的成本。 当然,有的地方商人较少,好地方抢的人不多,如此本地商人会占不小便宜,少的价格就能拿下。 而有的区域大商人更少,朝廷就会直接分配,不用竞标。 仅仅将道路权划分给全国各地,工部最近忙的不可开交。 各地工部办公地,到处都是人头涌动。 对于新道路建设,在大宋每一片角落掀起了一阵热浪狂潮。 工部大量生产水泥。 一辆辆马车运送水泥袋,输送到全国各地。 刚开始从工部中心大量输送,随后工部各地水泥厂成熟,开始输送水泥。 “招工,招工喽。粥林路道建设需要人,一天一百二十文。” 由于各地争抢,需要做工的人。 工钱也是一路飙升。 从一天一百文,一百二十文,到后来一百五十文高价。 全国百姓有了工作机会,由于工钱相当不错,忙活田里的活,有闲工夫的都会去修建道路。 这几个月时间,全国各地都在修建,一条条灰白色的水泥路出现在城池与城池之间的官道上。 官道上也开始修建驿站。 马匹补给粮草等等。 有些地方包工头吆五喝六,干的火热朝天。 水泥路也是一天比一天长。就等着完工赚钱。 “朝廷这次国策相当高明,商人修路赚钱,大面积水泥路建设,有助于全国发展。” “而且只有十五年经营权,不过也够赚了。” “十五年后,又是朝廷的。这路看质量,至少几十年没问题,这算盘打的好啊!” “呵呵,而且还让百姓们赚了钱。” 如此算起来,大家都有好处了。 “我听说,这水泥路是肃王研发出来的。” “这是我们大宋的天才人物!” “那是!就这水泥路,以后不怕风雨,给商人带来多少便利啊!” “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哪个不要走路?” “嘿嘿,利国利民,看来大宋要更好了!” 一大爷坐在路边休息,他们这里路修建的差不多了。 “只是辽国和金国,仗打的厉害,咱们大宋各方面在发展,这眼看就有好日子了,就怕有战乱!” “如果有战乱,再好的路,也是别人的了。” 一男子笑道:“大宋如日中天,前段时收服了梁山,击败了方腊,如今又和金国结成海上之盟,怕的应该是他们辽国,又不是咱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