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问答(上) (第2/2页)
纸上便可,择一回答,不过要言之有理,写满这张纸……” 话未说完,便有弟子四下抱怨。 严夫子见状,继续道:“当然,你们也可不写在纸上,将对两个问题的看法举手说出,说完便可离开,不过给出的理由不能重复。如何选择,我给你们一柱香的时间考虑。” 举手作答和纸上作答,各有利弊。 台下弟子窃窃私语,又对问题探讨了一番,一个好心做了坏事,一个偶遇钱财,似乎都在考验人心,让人各有各的思考。 洛青辞在四周的议论声中,这才听明白了些题目的意思。 不一会儿,香已燃尽。 严夫子再次发言,“一柱香时间已到,若有在纸上作答者现在即可动笔,若有当场作答者,现在就可举手。” 众弟子闻言,一些欲要举手的弟子见众人未动而不敢举手,一些欲拿笔的弟子见众人未动也未敢动笔。 “怎么?没人举手?” 严夫子问了一声,语气中已有不耐烦,只怕再问一遍就会直接让他们不必举手了。 想到此,他们不由将目光看向座位中间安静自若的姜语姑娘。若是有人能带头,那自然极好。 半刻之后,姜语姑娘终于举起了手。严夫子一眼便注意到,随即走下,“你有何看法?” “姜语不才,愿先说出愚见。第一个问题中,商人赠予食物是出于好心,怎会害人性命?此其一也;商人与饿殍互不相识,且饿殍本就势弱,断无加害他的意图,此其二也。第二个问题中,书生应该劝诫友人。于公,家贫不是可以私吞钱财的理由,常言道拾金不昧,此举不合道义,应该加以劝阻;于私,既是书生,见不义之举而不言,任由友人误入歧途,实非君子之行。” 姜语姑娘盈盈一语,引起不少弟子认同。 严夫子听后也点了点头,示意其离去,“很好,还有其他答案吗?” 有了示范,很快,就有一弟子举手,“回禀夫子,第一个问题中,商人既能对一陌生人如此,想必素有善名,况且施以援手,自然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会无端害人性命。第二个问题中,书生应该劝阻。友人拾金只可解一时之需,却难免日后事发以及恶邻报复,既是友人,书生大可相帮一二,不必因一时之需而遭受内心长久的责问与担忧。” 那名弟子答完后,严夫子亦是微微一笑,示意他可以离开。 见状,其他弟子似乎打开了思路,纷纷跃跃欲试。 奈何给出的理由不能重复,低头冥想之际,有的开始动起了笔。 “回禀夫子,第一个问题中,商人赠予食物是出于好心,饿殍接受食物是出于自愿,你情我愿之事,饿殍身死实属意外,无须辩解。第二个问题中,书生不用劝阻,钱财既是恶邻所丢,拾之可对恶邻略加惩戒,况且非盗非抢,为补家贫,因而不能算有违道义。” 又一弟子起身回答,众人听后心中惊讶。 此番回答未免与大多数弟子心中所想的有些出入,偏偏他的话中又不无几分道理。一些弟子尽管也这样想过,可也不敢当众说出。 于是,他们纷纷看向了严夫子。 洛青辞这才抬头看了眼回答之人,能当众率先说出此语,不失为有勇气。 严夫子捋了捋胡须,面容上未见不悦,微微点头道:“不错,还有其他人吗?” 众弟子见此,脑中思路越发活跃,一些弟子为了离去,鼓起勇气举起了手。 什么饿殍之死是死有余辜,恶邻之失是咎由自取,一些牵强附会的理由纷纷说出,夫子面无表情,又放了三四人离去。 “落辞,你可有想法?” 严夫子在众弟子间来回,走到洛青辞处停下了脚步。 洛青辞随即起身,“回禀夫子,弟子也一时想不出其他理由,还是在纸上作答好。夫子是说只要写满此纸便可,对吗?” “不错,既然你们没有别的答案,便在纸上作答吧。” 严夫子一面回答,一面走上了讲台,不再言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