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长孙_第335章 朕的妃子都是人才啊(一万八!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5章 朕的妃子都是人才啊(一万八!求订阅) (第5/8页)

承宗还想着义正言辞的拒绝一番,结果愣是没有说出口。

    没办法,这事,似乎很香啊。

    “陛下,王美人这一番心意,也是用心良苦呢。”

    李和站在旁边小心翼翼的接了一句话。

    有些事情,他想当成没有看到,没有听到。

    但是李承宗都说话了,自己要是还当成什么都没有听到,又不好。

    伴君如伴虎,难啊。

    “确实是用心良苦,她这开了头,还不知道其他妃子会有什么动作呢。”

    历史上,大唐的后宫是比较混乱的。

    李世民把自己弟媳妇给搞到宫里头了。

    李治把自己后妈给搞到宫里头了。

    李隆基更猛,把自己儿媳妇给搞到宫里头了。

    其他一些大家不是那么熟悉的帝王,saocao作就更多了。

    就李承宗现在享受的,根本就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

    “宫里头以前都是每年都会有秀女送进来,陛下以国事为重,已经两年没有选秀女了。

    娘娘们帮忙cao心一下,也是情由所原呢。”

    李和小小的捧了李承宗一把。

    “明年开始,秀女该怎么选就怎么选吧,省的搞出那么多幺蛾子出来。”

    ……

    “小芳,你尝一下这个rou汤,看看味道怎么样。”

    在京师大学堂的化学院的实验室里头,崔雯琳有点底气不是那么充足的让小芳去尝试rou汤。

    正常情况下,让人品尝rou汤,这绝对算是一个好事情。

    毕竟这个年代,哪怕是小地主也没有机会经常吃rou。

    一般的宫女能够有机会喝rou汤,还是很值得庆祝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些rou汤已经放了三天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虽然现在的天气比较冷,但是实验室里头有蜂窝煤炉子,温度一直都有二十多度。

    这种情况下,rou汤放了三天,谁还敢喝?

    “娘娘,那……那我喝了。”

    小芳深呼吸一口气,拿起了旁边比鹅脖子还要长的一个特制水晶器皿,从里头倒出来一碗rou汤。

    只见小芳小心翼翼的闻了闻。

    咦?

    居然没有馊味,难道这些rou汤真的没有变坏?

    算了,不管坏没坏,自己先尝试一口吧。

    再一次的深呼吸一口气,小芳把碗端到了嘴边喝了一口。

    有点冰凉。

    但是吃起来跟平时的rou汤似乎没有什么两样。

    小芳立马就放心的多喝了好几口。

    本来这个事情,也不一定非要让小芳这个贴身宫女去尝试的。

    但是崔雯琳对这个实验寄以厚望,生怕其他人也知道了这个事情之后,会跟自己抢功劳。

    小芳就不同了。

    大家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怎么样?坏掉了没有?”

    崔雯琳满怀期待的看着小芳。

    刚刚已经确认了好几组对比实验对象了。

    都不用喝,闻一闻那个味道就知道肯定坏掉了。

    “娘娘,我觉得这一组的容器里头的rou汤,似乎没有坏掉呢。”

    小芳砸吧了一下嘴巴,又喝了一口。

    冷是冷了点,但是rou汤是真的rou汤。

    御膳房很是用心的准备了的。

    “真的?”

    此时此刻,崔雯琳终于忍不住伸手也给自己倒了一碗rou汤。

    这个实验太重要了。

    她要自己亲自再次确认一下。

    要不然到时候文章发表在《渭水周刊》,闹出笑话出来就不美了。

    “按照《渭水周刊》上面的细菌相关的论文推测的情况来看,伤口发炎,食物变质,这些都是细菌滋生的结果。

    酒精可以杀灭细菌,高温也可以杀灭细菌。

    这一瓶实验对象里头的rou汤装进去之后又再次煮沸了的。

    相当于是高温消毒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食物变质真的是细菌的作用,那么没有细菌之后,这些rou汤就不会变质。”

    崔雯琳一边说,一边亲口品尝了一下。

    冷的rou汤,对她来说谈不上多么的鲜美。

    但是她却是没有品尝到一丝丝的异味。

    “娘娘,怎么样?是不是没有坏?”

    小芳满怀期待的看着自家娘娘。

    仿佛希望自己刚刚的论断能够得到支持。

    “应该是没有坏!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的做一组对比实验,把rou汤加热到不同的温度。

    看看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的rou汤,不会变质。

    这就意味着这个温度就是杀灭细菌的温度。

    只要高于这个温度,就可以杀菌。”

    很显然,崔雯琳现在是想进一步的证明细菌相关的一些内容。

    这个方案对于进一步的佐证细菌的存在,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虽然细菌不是她发现的,但是凭借着这么一个成功的实验,在《渭水书院》上面发表几篇文章,那是一点也没有问题。

    “我马上就安排下一步的实验。”

    小芳此时也是信心满满。

    而这一场从京师大学堂蔓延出来的科研竞赛,很快就让长安城的许多书院都感受到了进一步的压力。

    当然了,大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大大的提速。

    说是一日千里,可能有点夸张。

    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发现,那完全是属实的。

    也许过个几十年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渭水周刊》,就会发现高质量的文章怎么那么多呢?

    ……

    “陛下,您觉得这个文章怎么样呀?”

    拿着一本《渭水周刊》,崔雯琳满脸期待的拿着最新一期的杂志,上面有她的文章。

    “论食物的变质和保鲜方法。”

    李承宗随手接过了杂志,看到标题就眼前一亮。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食物的保鲜还真是一个问题。

    难不成崔雯琳还能搞出冰箱出来?

    快速的浏览了一下,李承宗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这个实验看起来有点眼熟,但是跟标题还是非常贴切的。

    倒也不能说人家是个标题党。

    “你这个实验很有意义,不仅《渭水周刊》上面可以刊登,还可以简化一下之后在《大唐报》上刊登,让更多的人知道食物的变质和保鲜的方法。

    吃了不新鲜的食物,很容易出现拉肚子之类的各种问题。

    假如有人能够从这个论文之中想到一些食物保鲜的方法,那可就是大唐百姓的福气了。”

    李承宗对于科研结果商业化是一直都非常支持的。

    《渭水周刊》作为大唐最顶级的科学周刊,上面每次都会刊登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

    但是要想让这些科学发明落实到作坊里头,单靠这一本杂志肯定是不够的。

    让更多的人知道一些有用的科研结果,显然也是促进科研商业化的很好的一个办法。

    要不然人家都不知道有这个技术,怎么让他商业化呢?

    “真的吗?陛下您也觉得这个研究很有意义吗?”

    李承宗的表态比崔雯琳期待的还要好一些。

    看来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啊。

    “当然了,食物会腐败变质是因为里面滋生了大量的细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