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6章 唐人的餐桌(大章,继续求订阅) (第6/6页)
太后娘娘过来看过我一次。 这一次的东西,想来也是她的示意之下分发的。” 长孙无垢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她倒不是多么的在乎这些东西。 主要是这些东西出现在这里,背后代表了很多东西。 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她是很清楚的。 这个事情,很难说出一个谁对谁错,只能说是屁股决定脑袋。 所以她心中虽然对李承宗等人有点疙瘩,但是要说有多么大的怨恨,倒也谈不上。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秦王府的人当初自己在作死啊。 “太后娘娘还记得我们吗?难怪我们在京师大学堂里头,没有人敢欺负呢。” 李丽质对仇恨没有太大的感受。 不过,别人对他是好是坏,她还是有直接的感受的。 “你在京师大学堂要好好的学习,我看陛下还是非常重视京师大学堂的。 将来指不定你单靠学习医学技术,也能扬名立万呢。” 长孙无垢现在就李丽质一个女儿了,自然是希望她能够有出息。 这几乎是古今中外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了。 “阿娘您放心吧,我很努力的。这么多食材,我们安排一下今晚的晚餐吧。 好些东西,我都不认识呢。” 李婉欣赶紧岔开话题,跟长孙无垢讨论起晚上的吃饭问题。 “这个响螺很是难得,我在岭南道吃过之后,回到长安城还是第一次看到。 可以让厨子煲一个响螺鲍鱼鸡rou汤,应该很好喝的。 还有这个扇贝,跟粉丝一起蒸,应该味道很是不错……” 长孙无垢很快就调整了心情,跟着李丽质安排起了今晚的饭菜。 除夕之夜,还是要吃的丰盛一些。 …… “在过去的一年,阿娘您辛苦了。朕祝您在新的一年里,青春永驻,笑口常开,身体倍儿棒。” 大兴宫中,李承宗举着酒杯在给郑观音敬酒。 大唐的粮食问题已经不紧张了。 相应的,各种各样的酒水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朝廷也不再限制商家购买粮食酿酒。 今天是除夕,宫里头的宴席,自然是少不了酒水的。 不过,李承宗倒是没有把宴席的规模搞的那么大。 只是把郑观音和几个弟弟meimei,还有几个妃子集结在一起吃团圆饭。 李承宗自己都还没有子嗣,弟弟meimei就更加不用说了。 所以这个团圆饭,人还真是不多。 而有了李承宗带头敬酒之后,席间的气氛自然变得越来越热烈。 几个妃子都不是省油灯,接二连三的给郑观音和李承宗敬酒。 李承道和李承德等几个人也不甘落后。 “欣欣,怎么样,这个九节虾好吃吗?这可是你皇兄专门安排人从登州那边运输过来的。 这些虾,在几天前还在海里面游着呢。” 趁着喝酒的间隙,王佳人也没有冷落坐在旁边的小姑子李婉欣。 她可是很清楚,这个小姑子在李承宗心中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她们这些妃子要低。 甚至要让李承宗二选一的话,王佳人觉得自己没有赢得希望。 除非她能怀上一儿半女。 可是努力了一段时间,后宫里头谁的肚子都还没有动静。 搞的有些人都有点担心李承宗的身体是不是有问题。 但是谁也还不敢说什么。 “这盐h九节虾的味道着实很是不错,不过毕竟不是新鲜的,味道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李婉欣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一边点评着。 “那这个蓝鳍金枪鱼鱼生呢?虽然也不是今天刚从海里面钓起来的。 但是左右也就是前几天的事情,这么冷的天,新鲜程度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并且这是生吃的鱼生,鲜美感会强很多。” 王佳人再次看向了李婉欣碗里头的另外一块鱼生,盯着李婉欣问道。 “鱼生倒是还不错,不过生的东西,我不是特别的喜欢。” 要想让小吃货李婉欣说句好,还真是不容易啊。 满桌的好菜,王佳人还真就不相信没有一道菜李婉欣是满意的。 “那这个葱烧海参呢?这个季节的大葱本来就难得,海参更是从登州运输过来的冰鲜产品,不是晒干了发的。” 葱烧海参是王佳人比较喜欢的一道菜。 海参那特别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还可以吧,就是吃完了之后最里面老是有股味道。” 王佳人:…… “那这清蒸老虎斑,总是让人无话可说了吧? 为了让这老虎斑能够活着运输到长安城,内务府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呢。” 由于李承宗喜欢吃海鲜,这倒是长安城的勋贵们慢慢的都对海鲜感兴趣了。 奈何长安城远离大海,想要吃点新鲜的海鲜不容易。 大部分人只能吃冰鲜的产品。 “嗯,这个老虎斑是不错,rou质细腻,火候刚刚好。不过我听大兄说大海里面还有一些鱼,清蒸之后口感比老虎斑还要好。” 李婉欣说着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接着说道:“其实这些菜式都还是不错的,不过大兄总是跟我说一些没食,搞的我对饭菜的要求都高了很多。” “你说的好像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呢。这几年我们大唐新出的美食,都跟陛下有些关系。 算起来,我们都应该谢谢陛下呢。uu看书” 王佳人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夸起了李承宗。 没办法,这些妃子,人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讨好李承宗。 其他的事情都没有那么重要。 到现在为止,王佳人的主要工作显然做的还不错。 “大郎,我们大唐现在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好啊,从餐桌上的变化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这几天,《大唐报》上面专门写了几篇连载的文章,主体就是‘唐人的餐桌’,我看了还真是颇为感慨呢。” 虽然王佳人和李婉欣说话的声音不算是很大。 但是耳朵灵敏的郑观音显然也是听到了,忍不住有感而发。 “太后娘娘说的‘唐人的餐桌’的这个系列报道,妾身也看到了。 听说现在普通百姓家中,一个月也能有机会吃上一次豚rou了。 至于大米饭或者粟米饭,虽然不能说顿顿都管够,但也是比以前丰富了很多。” 一旁的郑宁颖忍不住也接了一句话。 唐人的餐桌这个话题,明显是一个老少皆宜,男女都可以接上话的内容。 很快的,大家就你一嘴我一嘴的说起了这些年餐桌上的变化。 不管是各种海鲜,还是牛rou这种稀罕玩意,亦或是冬天里头的蔬菜,都变得越来越常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大唐国力发展的一个体现。 毕竟,一个没有办法让百姓吃饱肚子的国家,肯定是没有办法谈得上是强国。 而唐人餐桌的变化,就是大唐不断强大的见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