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书声 (第1/1页)
岁月如白驹过隙。 不知不觉又过了七天。 一周内天下太平,诸事大吉。 帅府那位没了斗鸡眼的少年越来越不像神棍了,倒是越长越成了一位翩翩公子哥。 这几天,少年的心一直在挣扎。 自己之前老被娘亲骂挨雷劈、挨雷劈,这下好像真的被雷劈过了。这事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一是善良不想家人担心,二是这么多年眉心剧痛的秘密都熬过来了,之前有斗鸡眼并不代表傻,因为他深知说出去非但没有人信,搞不好又得被娘亲揍一顿。 要知道娘亲最讨厌的就是自己神神棍棍这一套了。神棍心性的他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娘亲生气了。 我一定是个逆天的人物,才被雷劈。 嗯!对对对,就是那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天打雷劈……”少年如是安慰自己。 除去惊雷一事不说,还有之前“心有猛虎”的可怕噩梦,小小的年纪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杨慢慢明显感受得到觉醒的力量愈发强大了,用夸张二字形容也毫不夸张。隐隐之中,他甚至觉察到了自己的体内似乎住着一头狰狞的恶魔—— 这头恶魔强大无比,且在渐渐苏醒。 冥冥中总有一种超越常理的力量,或称之为命运,让他潜意识里始终有一种并不真切的幻觉:仿佛这十年来的非人之痛楚,都在为心口那头恶魔的爆发作铺垫。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那就先不解了。行可解之事方为上策,少年汲取了昔日读《三圣治易经》缓解疼痛的经验,最后选择的答案是读书来破解心魔。 毕竟“莫道儒冠误,书香不负人”嘛。 于是乎,帅府的公子哥从惊雷击中的第七日起摇身一变,从斗鸡眼小神棍变成了好学的俊雅书生。 一日。 两日。 三日。 或一炷香。 或一个时辰。 日日读书。 手不释卷。 从未中断。 又半旬过后。 少年昔日念书的天赋习性终于在一夜之间全部拾捡回来了,从那天起—— 每日雷打不动读书四个时辰。 也不管什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类别了,或是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只要是上稷学宫公认的经典—— 都读。 天还未亮寅时便起,深夜子时方休,还真他喵的是实打实的废寝忘食作派。 简直魔怔了。 帅府女主人郦君如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前段时日去皇宫还被太后娘娘拉着询问了自己儿子的婚姻大事,如今这小子没了斗鸡眼,心智也开了窍,自然是极好的。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很多时候看似是你自己做出了决定。做决定的,始终是命运。” 威名赫赫的帅府屋顶之上,悬空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道。看见杨慢慢重温书声后,轻轻感叹。 …… 再介绍神州大陆的另一边—— 中土大华王朝的北方。 有一片雪白的大荒林。 大荒林北行三百里。 现一支外族的精锐。 “石”字王旗风中赫赫作响—— 竟然是羯人的军队! 雪裹万木,风刮荒芜。 见一奇装高大男子逐渐走近,五千号人马密密麻麻齐齐下跪。 “拜见大酋帅。” 短短五字有如雷鸣。 却透着一股肃杀的冷清。 男子扯下了面纱,露出了一张雄毅的脸。手别一个大葫芦,小呡了一口烈酒后,只说了“撤军”两字便上了马。 “先生,请您,接着念。” 男子一口生嫩的华朝口音。 听得出来刚学不久。 有一骑紧跟在身后的温润书生,目光呆滞,一手蘸了蘸嘴后翻页。摇头晃脑,一口中气十足的华国腔调: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书生念诗朗朗上口。 “没想到,同为喝酒,一到了南方的才,才子……” “才子佳人。” ”对!才子佳人,口中,便风、风雅,风雅了起来。” 被称作大酋帅的男子语调豪迈: “呵呵,果然是劲草,朔风,荒北,杏花,杏花……” “大先生是想说:劲草朔风荒北,杏花烟雨江南吗?” “对,杏花春雨江南!我北方的,血性男儿,就、就实在是学不像那份,精,精致。” 在这位大酋帅的眼中,文恬武嬉的华国文人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 华国士族更是美丽又丑陋,潇洒又势利,简直集天下之大矛盾于一身。 那书生也不反对,仍是一口一丝不苟的华国腔调: “时值华朝当下之名士,不乏麈尾妙嘴者:好清谈玄学或志大才疏,或自命清高,于民于己皆是于事无补。圣贤道理全在书中,做人却在书外……” “是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书声于银白世界朗朗,朗朗书声中,远方迎面走来了一位僧人。 二人不约而同望向来者。 也不等那位大酋帅发号施令,整支军队迅速反应严阵以待。 书生神色自若,继续说道: “书中又有云: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武。也许粗犷的时代暂且不需要这份精致,还请大酋帅相信,我华朝真正的读书人,无论身处盛世还是战乱终究是不负家国的。” “先生,我,目……目不识丁,这些年来,行军之中,有劳您,一直为我传书授道解惑了。” 大酋帅见先生难得地严肃庄重了起来,便不再多言。 谈话中,远方的僧人从白雪中渐渐走来,直到走近时竟发现其赤着脚光着膀子。 哟呵?这大和尚是个狠角色啊! 不怕冷?冻不死? 被称作大先生的酋帅瞥了一眼来者的风采和派头,微微一笑: “不愧是当世浮屠道第一人。” 只见那大和尚双手合十,淡然道: “阿弥陀佛!宗教之局将军可是输了?” “奉佛供僧却致败局,佛有何用?” “宗教之争,非战之罪。中土文化之厚重,非一时之功。前番佛法东渡反为中土文庙三化:禅宗儒化,般若玄化,浮屠巫化。” 大酋帅抽出大刀架在对方脖颈。 “何为佛法?” 大和尚从容应答: “不杀。” “哈哈哈……好一个不杀!彩!” 只是心藏热欲。 教我如何不杀? 这豪迈笑声间。 一股寒风袭来。 温润书生身体隐隐感应着这寒风,似带着血腥,从北方严峻的蛮荒刮向了南面文明的古国。 军队车马继续北行,轱辘声声寻衅着北荒凛冬的温度。 大和尚安然无恙,却继续背道而驰。 问菩萨为何倒坐? 叹众生不能回头。 缩地成寸。 一路南下。 …… 片刻,北方大荒林竟不可思议出现了不久前还在帅府的白胡子老道,被大酋帅唤作二先生的书声似还在天地回荡。道人再联想起刚才在帅府看见的那个少年,不由得想起一幅很应景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