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断了的金 (第1/1页)
古德镇,莱布村。 素娘背着杨帆走了一天一夜,此刻刚到村口便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道长或许真的有能耐,但的确没什么用,杨帆知道自己可不能死的太快,留下素娘一人孤苦伶仃的。 “素姐,有你的照顾是小帆的福气啊,这小子将来定会孝顺好你,等着享清福吧!”一名妇女挑水路过道。 乡间小路,山水汇聚成一条溪流,在盆地间蜿蜒流淌,不少妇女正在溪边石阶上搓洗衣服,听闻声响纷纷扭过头来窃窃私语。 “素镜,方才彼德生又来找你了,只不过好像比以往都要焦急,你回去瞧一瞧!”一名妇女边搓洗衣服边叮嘱道。 素镜闻言嘴角的苦涩难得上扬,这么多年来多亏了国家的救济金她才能腾出时间给杨帆治病,虽无大用,但看到这孩子痛苦的神色,素镜会想起一个人,顿时心如刀绞。 素镜沿着熟悉的小巷左穿右拐,不多时,便抵达莱布村北部的贱民区,在这里的房屋高不过一丈,这是国家规定的,为的是更好划分身份阶级。 彼德生不安在泥房门口踱步,却始终没有离开,终于看到两张熟悉的面孔才快步迎了上去。 “素镜女士,情况紧急不便多说,你的救济金从今日起便断了,你们好好照顾自己!”彼德生一脸愧疚道。 “怎么会这样,那我们怎么办!”素娘放下杨帆,二人犹如天塌下来一般愣愣看着彼德生。 以往每个月都会有几金补给,如今莫名其妙的没了,找谁说理去,不会是彼德生私吞了吧!即使事实如此民不与官斗,更何况他们乃是贱民,即使反馈到镇上也并不大用。 “你不要总是问怎么办,我怎么知道怎么办,每年每个地方都会有你们这样的人存在,国家也是能力有限,不可能给你们每一个人都伸出援手!”彼德生愤恨控诉道,仿佛在逃避些什么。 “我来这里是特意叮嘱你们照顾好自己!”说完彼德生便扭头走开,留下傻愣的二人。 “天杀的!” “哐啷!” 素镜抓起一把石头往彼德生离去的背影撒去,没有了救济金杨帆就不能更好治病,虽然这点小钱起不到什么良好作用,但至少看到小帆痛苦时能起到一些心理安慰。 看着一脸茫然的素镜杨帆心底很是愧疚,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希望赚很多的钱给素娘一个安稳的居所,至少不是饱受冷眼的贱民身份,然后迎接自己的宿命。 “素娘别难过,我这病没得治,这样也好,我们以后就不用东奔西跑。” “更何况今日我们拜访的道长跟我说过,我会得到一份机缘,不会这么快离开你,还会有很多的以后!”杨帆知道,这病的代价太高了,和绝症并无太大分别。 泥房里,只有简单铺设,除去锅碗盆票以及一个大衣柜并没有过多的杂物,中间则是一张竹片编织的床板,竹根隆起的蚊帐上边挂着一张油纸。 深夜无眠,雷鸣电闪,下起了倾盆大雨,随着素镜的呼噜声响杨帆才闭目休息,由于雨下的太大,屋顶的几块瓦片被冲开,立时雨水撒了进来,蚊帐上边满是积水,杨帆拿起床头的木棍捅了捅积水洒落到四周。 再回到床板时素镜挣了挣眼看着他,抱着他一起入睡了去。 次日破晓。 泥房后院中最为珍贵的几头黑牛被不甘心地拉扯出来,二人看着这些伙伴颇为不舍,素镜抓起裤脚走近抚摸它们最后一遍,以前出门前都会抚摸它们的额头为的是它们能更卖力干活,如今再次抚摸它们是为了请求它们的谅解。 “我不去了!”杨帆背过身去,倒不是为了这几条小牛打抱不平,而是素娘让他去学堂,这本该是好事,但却是要花钱的。 素镜早已预算过了学费,本来想靠着国家落下的救济金勉强在看病之余还能像个正常人家去上个学,但世事无常,如今只能靠这几头黑牛来弥补失算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了学,如若杨帆继续跟她待在一起为两斗米折腰,只怕会缺失了人生的很多乐趣,将来混的好,即使三头蛇毒又有何惧,又不是不治之症。 想到这里素镜底气更足了,于是插着腰杆道“你不去学堂呆在家里永远也没有出息,我素镜无能,一生的积蓄只剩下这几头黑牛,如果你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就更应该去多体验生活的美好,而不是优柔寡断龟缩不前的好,如果你觉得愧疚那你就做出成绩来,对得起素娘,对得起这几头小黑牛。 杨帆嘴角颤抖,因为他除了治病以外重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村子,但时常也听说过外面世道险恶,特别是身份歧视更是夸张到了极点,他们乃是最底层的人物,即使求学也是不能够到古德镇去,出生便被划分到贱民区注定了一辈子只能呆在这里。 在心底深处杨帆是保留着外边世界的好奇的,就像风行者表演的那出戏,彼此都是同龄人却能靠着一些奇怪的招数让他们上山拜见道长。 更何况道长有言,自己有一份机缘未了,怎么可能会死的那么快,不管怎么说事在人为,扛过去便是人们口中的人物,就能改变贱民的身份,就能让素娘过上好日子,自己也会解开三头蛇的剧毒。 “素娘,我答应你!”杨帆含泪道,心头极为不是滋味,而是当一个习惯被打破难免会有些不舍,更何况是一个人。 素镜见了舒缓了口气,她知道田里山里的事是做不完的,但人生中可以经历的东西是有限的,断不可为了自己的内心自私而耽误了他人,更何况是亲如己出的孩子。 三月初。 清风吹拂,把地上遗留的碎叶席卷飞扬,转眼便到了学士报读的时候,素镜把早已准备的书箱从柜子里拿了出来,记得第一次见杨帆时还是个婴儿,转眼间变成了大家伙,真是令人感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