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延期审判 (第1/1页)
球场。 黄景木和韩新宇正在收拾球拍和运动服,韩新宇的手机却响了起来。 “您好,我是韩新宇。” “已经确定了吗?” “好的!” 挂断电话,韩新宇兴奋的对黄景木说道:“黄检,一审定在三天后了!” 可黄景木看起来却毫不意外,只是嗯了一声,就拎着包向淋浴房走去。 韩新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他的背影,想不通黄检为何这么平淡。 时间回到一天前。 西部地检停车场。 黄景木支开郑锡庆的司机,司机将价值500万韩元的购物券装进口袋,兴高采烈的去找安保部门的人聊天。 郑锡庆即将退休,他作为检察长的亲信,能捞钱的机会不多了,毕竟能享受前官礼遇的只有郑锡庆一人而已。 黄景木打开后备箱将一盒‘茶叶’放进去,接着坐进副驾驶独自等待。 没过一会,郑锡庆拉开后座的门,有些疑惑平时都会殷勤的下车给他开门的司机为什么没下来。 “回家!” 上了车,郑锡庆也没往前看,直接说了目的地。 “检察长!” “嗯?” 郑锡庆抬头看了一眼,发现驾驶位没人,副驾驶却坐着黄景木正冲他笑。 郑锡庆皱了下眉,瞬间想通了司机不在的原因,随后虚指了一下黄景木,笑骂道:“哎西!你小子......” 黄景木笑笑,没说话。 郑锡庆主动开口问道:“说吧!找我什么事。” 黄景木也没矜持,直接问道:“检察长,安哲民的案子,您知道吧。” “嗯,我知道。” “这个案子的影响很不好。”黄景木说道:“法院那边又迟迟不开庭,我担心时间久了会有什么变故......” “所以,想请您跟李院长说一下,我们这边想要尽快开庭,将这个案子早点定下来。” “嗯......” 郑锡庆有些犹豫,他即将退休,不想再惹什么麻烦。 安哲民的案子他知道,但现在只有旁证,风险系数比较大。 黄景木看到他的神色,心中了然。 于是他接着道:“听说您的孙子即将上小学,我备了一些薄礼放在后备箱,算是提前祝孩子有一个美好前程,还请您不要见怪。” “嗯......” 郑锡庆依旧皱着眉,似乎在衡量利弊,没有立刻答应。 黄景木接着道:“检察长,汉江报业集团还需要一个法律顾问......” 半岛司法界有一种潜规则,是指法官、检察官和政府高层官员退休后转行担任律所或大企业的律师和顾问,享受高薪待遇。 半岛各大律师事务所和大型企业之所以愿意高薪聘请这些顾问,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离职高官仍然能在自己原先管辖的领域发挥“能量”,从政府部门那里获得国家重大项目,或者请自己提拔的官员帮助解决问题。 报道称,“前官礼遇”潜规则在半岛盛行多年,其社会和政治原因错综复杂,虽然铲除这一现象的呼声和努力持续不断,但至今仍未取得胜利。 《汉江日报》位于龙山区汉江大桥边的汉江大厦,经过黄政宰几年的经营,现有员工近2000人,是一个年收入近3000亿的大型报业集团。 黄景木原本继承了80%的股份,后转赠黄政宰20%,融出去20%,还有20%在首尔市政厅。 首尔市政厅的那20%股份是黄政材刚创立《汉江日报》时送出去的,后来黄景木接手后融资时市政厅追加了投资,始终保持20%的持股没有变化。 融出去的那20%分部在5家公司和个人,一共融了6000亿,其中黄景木的好兄弟郑载民个人持股8.68%,由于集团还未上市,现在市值不好预估。 如今黄景木还持有40%的股份,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减持或将股份转让,因为黄政宰这几年在谋求上市。 其实半岛的《公务员行为规范》是禁止检察官持有公司股份的,也不能做公司的股东,但黄景木属于特殊情况,向大检察厅报备后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汉江报业集团在业内受到的关注会比较多一点,还有一层无形的制约。 所以他向郑锡庆伸出橄榄枝,也就是想试着打破那道枷锁。 “这......会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郑锡庆自然知道黄景木是大股东,有些担心被人举报他们官商勾连。 “不会的,我叔叔黄政宰才是《汉江日报》的掌舵人,而且未来我不打算继续持股。” “好!找个时间约你叔叔出来一起喝茶。” 郑锡庆顺势答应下来,他作为半岛高官,自然不怕什么举报不举报的。 其实郑锡庆知道自己退休后会收到无数公司或律所抛来的橄榄枝,但他选择黄景木也是看在他很年轻,前途一片大好的份上,选择他总比外面的那些公司或律所好的多,毕竟是‘自己人’嘛! 二人都没有提酬金的事,因为郑锡庆知道黄景木不会,也不敢亏待他。 黄景木也明白这一点,一个首尔地检厅的检察长,即使是退休了,他所拥有的力量依然谁都不敢小觑。 ...... 此时的朱正阳正和权泰宇在一家拉面店里相对而坐。 “事发当晚十一点,安哲民不是上了高速,而是国道。” 朱正阳将手里的档案递给权泰宇,“因为熬夜的关系,错过了高速路口,上了国道,然后撞在石墩上晕了过去。” “他是五点被抓的,那就说明他昏迷了三个小时左右,那肯定是错过了朝阳大道。” 权泰宇看着他没说话。 “来,看一下。” 朱正阳从包里掏出pad打开地图,指着上面的高速公路。 “你要把春川到洪川的路仔细搜查一遍,要是能在这个路段找到目击者那就太好了。” “但不能报太大希望。你记住,第一目标是找到事发地点,那是安哲民最强有力的不在场证明!” “提问!” 权泰宇皱着眉举手。 “审判还剩下三天,三天之内让我把这么多地方调查一遍吗?” 春川到洪川的国道差不多有30公里,沿途有多少居民,有多少石墩,权泰宇不敢去想,这哪是一个人三天可以调查完的工作量! 朱正阳挑了一筷子冷面塞进嘴里,听到权泰宇的疑问,嘟囔道:“审判应该会延期的。” “什么?” “审判会延期的!” “为什么?” 权泰宇十分不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