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少女索菲亚在斯特丁,以及从斯特丁到俄国 (第2/5页)
廉·克里斯蒂安诞生之前约翰娜对索菲娅的排斥就已经存在了。 弟弟的诞生让母亲对她的排斥更加强烈了,母亲的偏心给索菲娅的心里留下了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口。 在父母对孩子有所偏爱的家庭里,大多数受到排斥或者忽视的孩子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像索菲娅那样,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她不向他人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她什么都得不到,同时家人对她也不抱什么期望。 因为威廉的病,在长达十来年的过程中,约翰娜一家找遍了全德意志最著名的医生。 这些医生建议将威廉送到巴登和卡尔斯巴德去泡温泉,然而每次回来时他还是跟出发前一样跋着脚。 随着身高的增加威廉的腿也相应地越长越细,威廉12岁时死于了斑疹热。 而这时索菲亚13岁。 威廉的过世令约翰娜伤心欲绝,全家人都不得不陪着她一起痛苦。 约翰娜无遮无拦的偏心对幼年的索菲娅所造成的伤害在索菲娅的性格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童年时代遭到的排斥让索菲亚始终不断地寻求着自己曾经缺失的东西,那就是谋求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温情。 正如弟弟从母亲那里得到,而她所没有得到过的温暖一样。 此时的德意志,四分五裂,就连那些小公国的君主们都要力求在马车、服饰等各个方面彰显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贵族家庭出身的孩子身边有保姆、女家庭教师、男教师,以及各种指导者来照顾他们,教授他们音乐、舞蹈、骑术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对他们进行训练,以确保他们的仪态、举止和信仰能达到欧洲宫廷的标准。 首先要学的就是礼仪,年幼的学生们不断地练习若鞠躬和屈膝礼,直到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最标准的动作。 语言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年轻的亲王和公主们必须具备法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全欧洲知识界的通用语言。 这个时候,德意志的贵族普遍认为德意志语过于粗俗。 而索菲亚迎来了她的女家庭教师伊丽莎白·芭贝特·卡德尔。 芭贝特是法国人,是胡格诺派的信徒,她认为尊崇新教的德意志比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更安全,也更投合自己的脾气。 芭贝特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学生之所以频频与人发生冲突是因为她经受着孤独的折磨,这个小女孩渴望受到鼓励和来自他人的温暖。 芭贝特满足了索菲娅,她还竭尽全力地凭借着法语的逻辑性、微妙性,以及这门语言所富有的机智和生动培养索菲娅对法语的热爱。 索菲娅语的喜爱始终都没有消失过。 法语课从最初的《拉封丹寓言》发展到法国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的作品,虽然索菲娅觉得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只是在死记硬背。 也因此,有人注意到她有个好记性,就一直饱受着背诵的折磨。 索菲亚的手边经常有一本德意志语版的《圣经》,在那本《圣经》里,所有当时她必须背下来的章节下都划着红线。 与牧师相比,芭贝特的教育方法已经算是很温和了。 索菲娅的父亲是一个狂热的路德派教徒,他选中了瓦格纳这个迂腐的军队牧师来充任女儿的宗教、地理和历史教师。 瓦格纳的教学手法很死板,他只知道让学生不停地背课本,结果他的学生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到。 在瓦格纳的描述中索菲亚完全就是一个“聪明的傻瓜”,她总是不断地问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 比如马可·奥勒留这样伟大的先贤为何因为不知道基督的救赎就饱受没完没了的诅咒,而且他自己也得不到拯救? 瓦格纳回答说这是上帝的旨意。 对于创世纪之前的宇宙是怎样一副模样这个问题,瓦格纳的回答是混沌世界。 索菲娅请老师给她讲述一下最初那个一团混沌的世界,瓦格纳就无言以对了。 当瓦格纳提到“割礼”这个词时,自然又引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处在当时那个位置的瓦格纳恐惧极了,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在详细解释末日审判的恐怖景象和得到拯救的困难时,瓦格纳把索菲亚吓得每天傍晚都要走到窗户跟前大哭一场。 不过第二天索菲亚又会对老师进行反击—— 上帝的无限仁慈如何同末日审判的恐怖景象协调一致呢? 瓦格纳一边嚷嚷着说这种问题根本就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凡是他教的索菲亚都必须毫无怀疑地接受下来,一边挥舞着手杖惘吓着学生。 芭贝特出面打断了他俩的争执。 索菲娅因此偷偷说,瓦格纳先生就是个榆木疤疼,对此她深信不疑。 随后她又补充道,“这一辈子我始终都乐于向温柔和理性屈服,压迫只会让我奋起抵抗。” 然而,索菲娅的音乐教师罗林先生无论是用柔情还是打压都对索菲娅起不了什么作用。 在后来给朋友的信中索菲娅写道: “罗林先生总是带来一个长着一副公鸭嗓子的人,他让那个人在我的房间里唱歌。我听着那个人的歌声,心想他叫唤起来活像是一头公牛。 可是只要这个公鸭嗓子一开腔,罗林先生就总是欣喜地陪在他的身旁。" 索菲娅对和声艺术缺乏鉴赏能力,对此她很有感触地在日记本中写道: “我渴望听音乐,渴望享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可是我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在我听来那都是些噪音而已。“ 在三位老师中,索菲亚最爱芭贝特,因为索菲亚认为她灵魂高贵,富有教养,还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芭贝特耐心,温柔,开朗,公正,始终如一。 简而言之,索菲亚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位这样的女家庭教师。 随着年龄的长大,索菲娅开始变得独立起来。 可是她表现得越独立,约翰娜就越担心她。 约翰娜认定这个女孩品性傲慢,难以管束,为了能把她嫁出去,她身上的这些毛病必须除掉。 对小公国的公主们而言,婚姻是她们唯一出路,约翰娜打定主意要把“骄傲这个糜鬼从她身上赶走”。 约翰娜总是不停地跟女儿说她既丑陋,又无礼。 除非有人先同索菲娅说话,否则索菲娅不许吭声,也不许向大人表明自己的观点,她还被迫向每一位到访的女宾下跪,亲吻她们的裙摆。 索菲娅没有违抗母亲的命令。 虽然得不到关爱与认可,然而索菲娅还是对母亲毕恭毕敬,在母亲面前总是默不做声, 顺从于母亲的旨意,掩藏起自己的想法。 不知何时,索菲娅已经习惯用恭顺掩饰着内心的骄傲,以此作为应对危机和威胁的慎重而有效的手段。 在威胁之下,索菲娅用驯服和顺从,以及暂时性的屈服包裹着自己,芭贝特·卡德尔在这方面同样也给索菲娅做出了示范。 这位出身高贵的女性接受了自己作为家庭教师的低下地位,但仍旧设法保持着自重、尊严和骄傲,这些品质使这位女教师在索菲娅的眼中比她的母亲更值得她的尊敬。 从表面上看,索菲娅总是兴高采烈,她脑袋里源源不断冒出来的好奇心是一方面的原因,此外她充沛的精力也起到了作用。 索菲娅需要大量的锻炼,同芭贝特·卡德尔在公园里散步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因此她的父母允许她跟镇子里的其他孩子一道玩耍。 没花费多少功夫索菲娅就成了孩子王,这并非单纯是公主的身份起到了作用。 而是她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来的那些游戏赢得了所有孩子的喜爱。 终于,身为边防指挥官的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被擢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