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僵局 (第1/1页)
凌阳城。 李衡正身着素衣,巡视着城墙的重建工作。 凌阳城虽然收复了许久,但由于战争的重大损伤,城墙以及民房都破损不少。 因为陆晟先前的强征壮丁政策,城中劳动力短缺,只能将人口从关外迁回,慢慢恢复关中的繁荣。 目前朝廷国库,有约莫一千多万两银的财物,保证整个国家的财政预算。 皇宫的新宫殿早已经停止修缮,类似的劳民伤财工程,也被李衡叫停。 在李衡带领下,所有文武官员务必清廉节俭。 李衡知行合一,身为皇帝,每日三餐极其简单,出行也非常低调。 或许是前世习惯了简单的生活,身为皇帝之后,依旧无法习惯如此奢靡繁琐的日子。 但朝中官员,大多无法适应如此清贫的日子,不少人阳奉阴违,生活作风奢靡者不在少数。 想要所有人都保持高尚品德,确实是一件难事。 半日的巡视过后,李衡回到宫中,每日都得在文书房中,处理堆积如山的折奏。 这些政务,宰相房玄龄已经替李衡处理了不少,总结归纳过后,交给李衡定夺。 “辽州流寇之乱已经平定。” 平来辽州的平定以及重建,是要交给黄文敬处理,但由于青州战事过于突然,只能另派人选。 辽州的流寇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其中大半是曾经成王的部队,这些散兵游勇组成的土匪,对辽州百姓祸害已久。 平定匪乱后,辽州也可以开始恢复生产。 北境四周的防线,也是李衡所要担忧的。 前一年的冬天实在太冷了,以至于身处更北面的巴泽不得不南下,获取更好的生存空间。 与巴泽各部落接壤的州府,分别是夏州合州幽州以及辽州,这几个州成为抵御巴泽入侵的最前线,每年都要派遣数万部队。 “代州西境,我军与楚国军队发生碰撞,我军阵亡三百二十一人,受伤四百八十九人,西楚军伤亡约莫千人……” 这条折奏,引起了李衡的注意。 西面边境摩擦一直存在,只是前些月里,大齐陷入内斗之际,西楚国同样陷入内战,不得安宁。 如今大齐境内大多已经平定下来,可西楚仍是一片混乱。 即便如此,西楚军仍觊觎着齐国的代州之地,想要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 代州一直都是两国发生战争的最前线,早在几年前,楚国军队甚至杀过代州,一路打到兖州金石城,最后还是齐国割城赔款,才结束了这场战事。 国耻仍历历在目,如今西楚仍是得寸进尺,不断搞事,试图从齐国这边捞得好处。 可现在时代变了。 如今齐国皇帝,乃平定北方的定武皇帝李衡,根本不会对西楚让步。 更何况楚国还占据着本属于齐国的领土,在李衡看来,齐国有对楚国发起战争的宣称。 只是现在齐国仍未统一,冒然发起对外战争,对整个国家的恢复极为不利。 目前只能增调防守兵力,稳固西边的防线,等到日后平定南方,再来处理齐楚两国的矛盾。 李衡放下此折奏,继续翻阅其他奏章。 “淮江流寇占据江州,兵马正向西北挺近,似有进犯许州的意向。” “我军与青州江州二地边境,与流寇交战,斩杀匪军二百余人,我军伤亡一百五十余兵马。” 现在整个局面,也开始脱离李衡的控制。 可以肯定的是,黄巢并非忠诚于李衡的。 如果真是忠臣,必然会听从李衡建议,早日带着部众接受朝廷诏安。 现在看来,黄巢势必要带着部队,与各路势力争夺到底。 整个局势对于他们而言,确实往着有利方向进展。 即便如此,局面对于大齐朝廷而言,仍然是主动的一方。 但各处的防守压力,也让李衡不得不做出调整。 …… 安州府。 李瓒手握长枪,刺穿眼前的草人,此时此刻,他只能通过练武泄愤。 接连的兵败消息不断传来,朝廷方面答应了李瓒的增援,但需要部队进入安州以及禹州,协同藩王军一同防御流寇。 皇上的心思,李瓒最为清楚。 一旦让朝廷兵马进入安州禹州,那就别想让他们再次离开。 为了不受朝廷控制,李瓒没有答应让朝廷军进入两州,他自认为靠藩王军的兵力,完全足够防守流寇,就是难以打破僵局。 仅凭李瓒以及其余两个藩王手中的兵力,无法形成正面优势。 必须要有第三方势力,才能扭转此局面。 青州方面,朝廷军与起义军摩擦不断,就是没有发起总攻。 指望朝廷大军牵扯流寇主力,已经完全不现实。 时间一天天过去,形势越来越不利。 多番考虑几下,李瓒做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决定。 他准备求援南赵,让其派来大军,消灭黄巢流寇势力。 那么代价是什么? 李瓒手中,已经没有多少筹码。 为此,他决定割让铭山八郡,换取赵国出兵。 要知道铭山八郡,可是抵御南赵入侵大齐的天险地带。 这一片崎岖的铭山山脉,位于禹州西南以及安州东南一带,共有八座重镇位于重要的峡谷地带。 数百年间,这里都是北方抵御南国侵袭的天然城墙,若铭山八郡落入赵国手中,那次天险便成为了赵国人所有,皆时齐军想要南下,那就只能从江州河网交错的平原地带经过,同样对整个南方的防御压力,也是骤然倍增。 李瓒如此卖国行径,只为换取自身利益。 他已经知晓朝廷的目的,认为李衡绝对不会放他一条生路,唯一能够依赖的,便是南边的赵国。 赵国与李瓒向来有所往来,利益有所绑定,若李瓒没了,赵国就要重新面对齐国的威胁。 即便没有了铭山八郡,李瓒也觉得赵国并不为威胁到他的势力范围。 面临绝境之际,李瓒不得不盲目自信。 此时,赵国为了应对西面的周国,已经无暇分心,倘若如此齐军要南下,面对如此之长的边境线,赵国根本分不出如此之多的兵力防御。 所以这一次交易,双方绝对会同意。 坚决反对的,那便是身处凌阳的李衡。 但此次交易,是秘密进行的。 李衡根本不会想到这一点。 密信已经送出安州,进入赵国境内。 此次交易,将是大齐的耻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