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送外卖是不是搞错了什么_第106章 历史真的是太会开玩笑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6章 历史真的是太会开玩笑了 (第2/2页)

奔驰一百八十里特意买回来的。”“就是为了天亮之前有雄鸡报鸣之声。”朱元章闻言高兴的道:“好,太好了,这是好兆头,咱听了高兴。”“皇上,臣还有件事情。”“什么事?”“皇上让臣考虑扬州知府的事情,臣考虑好了,正想请皇上旨意。”“谁呀?”刘伯温微笑的指向了自己的学生杨宪。“翰林院学生,杨宪。”“哦?杨宪,你可愿意呀?”“禀皇上,这鸡鸣声就是臣的心声。”“好,说的好啊,哎,杨宪治扬州,这也有好预意,这必将是咱大明新朝之美谈哪……哈哈哈哈哈……!”朱元章龙颜大悦,更是亲自出手,给杨宪写字留下了一幅墨宝。【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杨宪自是欣喜的收下。“为官之道,首在爱民,咱盼望你在三五年之内,治理出一个新扬州来。”“臣遵旨!”“吕昶,传旨户部,凡是杨宪所需的耕牛,谷种等物都优先供给,如果户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告诉咱!咱想办法。”“臣领旨。”一旁的刘伯温微笑旁观,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果然,皇上会对扬州有优待,杨宪能在这里当官,不出三五年必然能做出成绩,未来官跑必然亨通无疑。一直到朱元章准备离开,回到龙辇上时,朱元章才发现身边少了一个人。“意?王明呢?刘伯温,王明人呢?”“禀皇上,王大人昨晚就离开了,他说很快就会回来,还说要给皇上送来一份大礼,说是能帮帮扬州,甚至帮助大明解决粮食的问题……但是,但是……”说到这时,刘伯温神色犹豫,因为接下来的话有些犯忌讳。“哦?王明能帮扬州大明解决粮食问题?咱不信了,他难道还能给咱大明变出万石粮食不成……不过也说不定,他是神仙嘛……”朱元章神色不愉,有些不满。“但是什么?你直接说!”“王大人说,需要皇上在这里等他一等……”说完这话,刘伯温也是额头生汗,臣子让皇上等他,说的重一点都可以算是欺君之罪了。“嗯?让咱等他?就在这里?”朱元章看了看周围的残垣断壁,澹澹道:“好!咱就等他一等,看他这个活神仙是不是真能变出粮食来。”等啊等,等啊等,等到日上三杆时分,朱元章坐在龙辇内等的快不耐烦的时候,终于,一团熟悉的雾气涌现,王明出现了,两只手各提着一袋东西。看到王明回来了,朱元章直接没好气的道:“王明!也只有你了,说让咱等,咱就等了,哼,换了别人,咱非……意,你手里拿的这两个是什么?咱怎么没见过。”“这是能吃的粮食,这个叫红薯,这个叫玉米。”“你不要告诉我,这就是你让咱等的东西?这两东西有什么特殊吗?”“这个红薯亩产可以亩产五千斤,这个玉米少一点可以亩产一千斤.”又是死寂一般的沉默。“……亩,亩产千斤?五千斤?此言当真?”刘伯温更是激动的发问:“王大人,你可别开这种玩笑,要是假的,你这可是欺君之罪!”“信不信由你,不过你可以让你学生杨宪今年先在扬州试验种一种不就知道了嘛,他不是在这当知府了嘛。”“嗯,开玩笑的说啊……”“这两个东西,至少能帮大明增长两百年国运哦……”很吊诡的是,这两个亩产千斤的好东西都是在16世纪明末时引进了明朝。红薯于16世纪1593年引进,玉米于1531年引进。但那却都未能引起当时明朝上下的关注,反倒是蛮清做了嫁衣。着名的所谓蛮清康乾盛世,其实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它们的作用。可以说,历史给大明朝开了一个玩笑。大明非亡于蛮清入关,实亡于天灾与天灾之下无钱粮赈灾后的各路民间起义,最终由闯王终结了大明国运,偏偏闯王又没有天命,亡于内斗没有走到最后,结果徒让蛮清做收了渔翁之利。如果大明亡国晚那么一点点,不多,只要二十年,大明朝庭能及时发现这两件东西的价值,至少能续百年国运不是问题。可偏偏没有发现,反而让蛮清得了嫁衣,不然蛮清也应该像元廷一样无百年国运,以蛮清视汉人为猪狗奴仆的剥削,百年后只要有天灾之年必然也会像元末一样民间起义不断,最后由一个类似朱元章的英雄重立汉家王朝。但就是因为这两个东西,让百姓们即使在天灾之年,粮食减产后也能啃红薯干,玉米湖湖活下去,百般忍受撑到灾年结束。可以说,蛮清天胡开挂一般靠这东西多续了百多年国运。细细算来,可不就是能给大明多增两百年国运吗?可以说,历史真的太会开玩笑了。还连开了三次!第一次是宋末!第二次是明末!最后一次是清末!亡国可怕,但亡天下才最可怕。更可怕的是亡天下,华夏居然亡了整整三次!还没有死!最终居然还能浴火重生,诞生新中国!!历史真的是太会开玩笑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