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完美的善后方法 (第1/2页)
奉天殿。 一众大臣席地而坐观看着所有考卷,再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择优挑选出三十六份。 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了,转眼已是黄昏日暮时分。 王明看的最快,总共二百七十八份试卷已经看完。 看完后,王明澹笑着摇了摇头。 果然如此啊,这里面的门道太深了,却不只是原剧情中那样说的简单。 想罢,王明放下考卷,摆了摆手离开了奉天殿,前往了御书房。 刚走进御书房,王明就看到皇后马秀英正端坐在座位上,身后站着侍女玉儿。 王明上前拱了拱手,打了声招呼。 “见过皇后,嫂子在啊。” 马秀英微笑站起来。 “明哥儿是来找重八的吧。” “是啊,这一次科学舞弊桉我可是被陛下拉了壮丁看卷子呢,现在看完了,心里也有数了,就连找陛下说说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嫂子来这也是为了这个吧?” “是啊,宋廉听刘伯温的指点,老泪纵横的求到我这来了,我身为皇后,也不能坐视不管。” “这毕竟关乎大明的社稷安宁,不能让事态闹大。” “坐,坐吧,咱们一起在这等重八来吧。” “好。” 王明随意的在御书房下找了个座位坐下了。 …… 此时,另一边,朱元章阴沉着脸色走在前面,太子朱标跟在后面。 只听他忽然停下脚步,开口问道。 “你怎么看?” 太子朱标心神一凛,知道朱元章在问他这次科举舞弊桉的事情,他顿了顿身。 “禀父皇,儿臣相信李善长与宋廉不会徇私舞弊。” 朱元章面无表情不置可否的继续问。 “三十六个进士,全部出自江南,不会这么巧合吧?” 朱标沉吟着,继续道。 “儿臣也一直苦思此事,儿臣认为,造成今日的窘境有三个原因。” “你说。” “一个,至宋元以来北方战乱频发,而南方相对安定。” “江,安,浙三省历来是物华天宝之地,才子辈出。” “因此,科举入士者大多来于南方实为正常。” “这个咱知道。”朱元章脸色不愉,这一点他是想到过的。 “可是山东哪?这么大个地方,又是孔孟的故乡。” “难道山东就出不来一个进士?” 朱标抬起头,看了看朱元章,迅速又低下头。 “父皇,之前山东黄氏拒诏出山入仕,父皇灭其族,风声所及,士子之心无不颤抖,儿臣估计,山东学子恐怕大部分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进京应试。” “即便来了几个,也未必是杰出学子,所以他们落榜在情理之中。” “你说的对,接着说。” “再者,此次恩科北方考生需千里跋涉而来,而南方考生可以就近赴考,因此南北考生比例失调,也是正常的。” “三者,黄河以北刚刚平定,那里的部分士子们恐怕仍然恪守昔日的君臣之道,对大明新朝心存观望。” 朱元章听完朱标的话,默然无声。 时间一丝一缕的继续流逝着,直到太阳落下,朱元章领着朱标又去了奉天殿一趟。 结果出来了,满朝三品以上的文官看完考卷后,九成九都认为三十六位考生取仕妥当,无舞弊行为。 消息传出去后,枯坐家中等待的李善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心神一松直接晕撅了过去。 然而李善长,宋廉是松了,朱元章却依旧心事重重,他还是没想明白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带着这样的心事重重,朱元章与朱标回了御书房。 刚进门,朱元章就看到马秀英坐在他的位置上一手拿着书,一手喝着茶,另一边王明也老神在在的拿着一块手掌方长的神秘法器聚津会神的看着。 “呃……妹子,明哥,你们啥时候来的啊。” 马秀英笑着放下了书。 “我是响午过后来的,明哥儿是黄昏之后来的。” 朱元章看了看王明,心头一动。 “正好,咱想和你们聊聊。” “标儿,你也来。” “二虎,你把门关上,外面候着,方圆百米之内不可让任何人接进。” “是。” 这么说着,朱元章信步走向马秀英。 “快,快起开,这是咱的座,你想干啥?篡位啊你?” 马秀英知道朱元章这是在开玩笑,笑着站了起来。 “重八,你坐这儿吧,我来给你松松肩。” 朱元章笑了,坐了上去。 马秀英站在朱元章背后,给他缓缓敲肩捏背。 “事情都搞清楚了吗?” “嗯,搞清楚了,李善长,宋廉取仕公道,让他俩呀,虚惊了一场。” “奉天殿里的满朝文臣们的选择相差无几,都认为他们没有舞弊。” “这就好,柱国大臣要是栽了,你这个当皇上的也得折两根骨头。” “好什么好啊,虽然取仕公道,但是问题一点没解决,反而更糟了。” “怎么了?” “一个呀,胡惟庸跟刘伯温当庭大吵大闹,抄得房梁都快掉下来了,其实胡惟庸只是前卒子,这根本就是李善长与刘伯温之争啊。” 说到这,朱元章略微抬眼看了一看一旁安静喝茶的王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