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你们想屁吃呢? (第2/2页)
反正我是没有花过一个大子儿。” 易中海回到车间之后,问了一下车间主任。 结果车间主任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还没有来得及问,关于技术大比武的通知便下发了下来。 “技术大比武?” 啥意思啊? 易中海直接愣住了,他连忙跑到了公告前面,一字一句的看着上面的字眼。 等看完了,他才明白,原来三级工以上的工人的工资,都只是发了一半,而另一半则在“技术大比武”之后发放。 这这项大比武的意图,正是为了促进技术工人的进步。 特别是青年技术工人的进步,要敢于想,敢于干,而不是被八级工制度给牢牢的束缚住。 这次技术大比武,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彰显出来,比如你六级工,但展示出了七级工的水平,则可以在月底领工资的时候,多领三块钱。 但如果你八级工,却只表现出来七级工的水平,那么......你就只能少领三块钱。 易中海瞪着那双大眼,嘴都气歪了,“胡闹,简直是胡闹,怎么能这么干?” “我要去找杨书记反应去,八级工制度,这是上面规定,怎么能说改就改?” 作为厂子里面仅有的两个八级工, 易中海的骄傲、地位和薪水都来源于此,为什么连厂长都要让他三分,正是因为他顶着一个八级工的名头。 当初拿这个八级工,有他技术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运气的成分,正好是青黄不接,上面的老师傅走了,年轻的还没有上来。 万人的大厂,两个名额,恰好有一个落在了他的手里。 哪儿像现在,自从王平安来了以后,给厂子里面培养出了太多的技术高手,可以说人才济济。 但别管怎么说, 机电车间里面,顶着八级工的还是只有他一个。 如今突然来了一个技术大比武,这算什么? 万一他在技术大比武之中比不过那些七级工,那脸往哪儿搁?他这八级工的名头不就唬不住人了吗? 所以, “老刘,这你能忍?”易中海找到了刘海中, 作为七级工,刘海中也是心里难受的一匹。 听着易中海这么一说,不禁咬了咬牙,振臂一呼,“找杨书记去。” “老张,你去不?” “我也去!”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朝着轧钢厂杨书记的办公室走去。 对于技术大比武,厂子里面其实也有分歧。 先不说领导,单说工人, “技术大比武”的消息一出,厂子里面欢呼的多是年轻的员工,而抵制的大部分是那些躺在当年的功劳簿上的老员工。 结果, 等这批老工人找到杨书记的时候,杨书记伸手示意大伙儿都安静一下,“你们也别和我闹,这是上面下来的通知。” 杨书记指了指下面的红字,“看见没有,这是第一机械工业部的章,你们闹腾什么?咋地?怕输给那帮小年轻啊?” “......”顿时这群老帮菜一下子哑火了,杨书记看着他们,意味深长的说道:“这是大势,技术要向前发展,就要不怕比,要敢于比,你们这算什么?”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熘熘嘛!” “除了两个八级工,没有上升空间,万一你们的技术表现的更高,也不是不可能嘛......” 领导就是领导,老杨的水平还是挺高的,三言两语就将这群人给说的张口结舌面红耳赤。 最重要的就是,除了两个八级工,剩下的人心散了。 特别是几个七级工,看着易中海和另外一个八级工师傅,眼中竟然充满火热。 就连刘海中也同样如此。 想想也是, 一直以来,都被易中海两个八级工压一级,如果能在技术大比武之中赢了易中海,那岂不是说自己比易中海还技高一筹? 那得是多大的风光? 易中海看着众人的眼神,意识到不对,连忙说道:“不是,老刘,老张,你们怎么......” 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杨书记给截断了,“行了,老易,你也是咱们厂子里面的老师傅了,平时的思想觉悟挺高的,怎么现在突然就湖涂了呢?” “为了厂子的发展,你作为八级工应该以身作则嘛!” “我......”易中海嘴巴张的箱子那么大,脸上的肌rou跳了又跳,这话怎么听着那么熟悉呢? 这不是自己平时在四合院里面玩最拿手的道德绑架吗?如今被杨书记用在了自己身上,那种难受的感觉。 就像是一把把刀子攮在心口上一样。 原来他也有这么一天...... 易中海都不知道怎么从杨书记的办公室出来的,只知道等他往外走的时候,和他一起来的伙计们已经全走光了。 “老易啊,作为老师傅,我还是坚信你的觉悟和积极性的。”杨书记拍了拍易中海的肩膀。 “......”易中海那脸比苦瓜还难看。 在厂子的几个小时,他一直晕晕乎乎的,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直到下了班,回到四合院。 易中海才突然想明白,第一机械工业部?这不就是王平安所在的单位吗? 除了他推动这件事,不可能是别人啊! “好嘛,找了半天,原来人就在眼前。”易中海咬牙切齿的骂道。 “谁啊,谁在眼前?”一大妈不明所以,问易中海。 易中海白了她一眼,“还能有谁,王平安呗,咱们想让他给养老呢,他倒好,直接来了依照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一大妈连忙问易中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易中海将厂子里面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把一大妈讲的一愣一愣的。 “你的意思是说,他王平安不愿意?” “那还用说,他不仅不愿意,而且还把他给惹了。”易中海苦着脸挠头道。 易中海分析的没错, 王平安和李厅之前曾对于八级工制度展开过研讨,王平安的意思是八级工制度没有问题,但工级的评定期限太长了。 往往一个人升工级之后,一两年的时间内都不能再评定工级。 不利于调动年轻工人的积极性。 而且,王平安知道的是,到58年之后,也就是两年之后,将再没有八级工调整。 所以,他想尽量在这两年内,加快人才的筛选。 于是才有了这个技术大比武, 原本时间是几个星期之后,但既然易中海整了这么一出,索性提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