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暴怒的李世民 (第1/2页)
关于当今皇帝陛下要为太上皇修建大明宫一事,很快在长安城内传遍! 自从泽州花瘟疫爆发,长安城百姓都是人心惶惶,生怕花瘟疫传染到长安城。 现在据花瘟疫被彻底消灭,又听皇帝陛下要新修宫殿,长安城百姓们纷纷高兴起来,对于为太上皇修建宫殿的做法,百姓们也是纷纷表示赞同! 在他们看来皇帝为父修建大宫殿,这是‘孝义’的表现,一位‘孝义’的皇帝,肯定坏不了! 过去,百姓们对于李世民畏惧多于尊敬,毕竟李世民可是战功赫赫杀敌无数,而且还是靠着玄武门之变用武力登上皇位的! 虽然这些李世民待百姓很仁慈,但百姓们还是很惧怕! 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百姓们看到李世民连自己的宫殿都舍不得修,却还是要给太上皇修建大明宫,这就明了很多问题! 过去一直有民间谣言,太上皇已经被李世民给杀害了,而且传得是有鼻子有眼的,但随着修大明宫事情的出来,这些谣言便不攻自破了! 不光是民间舆论有着根本性的改变,就连朝堂之上的氛围也是大为改善! 这种改变,李世民是体会最深的。 最大的变化便是,现在的百官大臣对李世民越发尊敬起来,这种尊敬不是畏惧于皇帝的威严,而是打心眼里尊敬他李世民! 李世民感知着朝堂上的变化,也听到了李君羡给他汇报的民间舆论情况,神色欣喜异常,内心也不禁感慨。 “佑儿这办法还真是好啊!” “朕仅仅用一个并不常用的狩猎宫殿,换来了父亲李渊的好涪文武百官的尊敬、以及最为重要的民心!可谓是一石三鸟啊!” “待大明宫修好,父亲李渊从破旧的大安宫搬进大明宫,那么下百姓、文人、富商、官员无不夸赞我李世民是一位仁德孝义的好皇帝!” “仁德孝义,还怕下不归心么?还怕大唐不兴盛么?还怕万邦不来朝贺么?” 想到这些,李世民越发激动,“李君羡,民间可正如你汇报那样,对朕不再是畏惧,而是崇拜?” “回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李君羡无比郑重道。 “好!”李世民从龙椅上站起来,“王令,摆驾,朕要去大安宫,要和父亲分享这件好事!” “是,陛下!” 王令、李君羡连忙退下去安排。 而此刻大安宫内。 虽然李世民还没有正式来给李渊讲这件事情,但李渊通过裴寂、陈叔达、萧瑀三位老臣,已经知道了‘大明宫’的事情。 李渊情绪有些复杂,有疑惑、有怀疑,但更多的是....感动! 并不是李世民给修大宫殿,他李渊就感动了,而是因为李世民有这份心意,他很很感动! 其实最近李世民感动李渊的并不止‘大明宫’,还有之前花瘟疫的治疗,当时李世民熬夜守在他身边,又有后来带着皇孙李佑来看望他,特意安排皇后、阴妃、杨妃来陪他打麻将。 实话,到今,李渊心里对李世民已经没有多少恨意了。 当初玄武门事变,让李渊不仅失去了两个儿子,还失去了皇位!最后成为太上皇居住在皇宫深处的大安宫! 李世民的政治对手从来不是影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毕竟这兄弟两个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没办法和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相比,从大唐帝国建立,李世民成为策上将,那个时候李世民的对手就从李建成、李元吉变成了李渊,或者从始至终,李世民的对手都是李渊。 玄武门之变! 输的不是李建成、李元吉,真正输的是李渊! 实话,李渊刚来到大安宫的时候,对李世民很生气! 所以在来到大安宫后,李渊根本不见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只好安排长孙皇后照顾,李渊为了报复李世民,不断的和妃嫔生孩,李渊的后宫人是很多的,宇文昭仪、杨嫔、鲁才人、柳宝林、崔嫔、刘婕妤……除了嫔妃,李渊宫廷的宫女也特别多,李渊已经五十多岁了,也让妃嫔接连为他生下了十多个儿女。 就是想让李世民难堪! 但是随着三年的时间过去,或许是时间淡化的缘故,也或许是身体不如从前、力不从心的缘故,李渊想通了很多事情,并看淡了很多事情。 对于李世民的恨意也是越来越少。 毕竟李世民虽然将他安排在大安宫,但除了不能出宫外,其他基本上都是自由的,而且衣食用度那也是按照太上皇的规格来的,从来没有短缺过。 可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终究有一层隔阂,有这层隔阂在,李渊绝对不会主动示好李世民! 但如今李世民却要为自己修建一座堪比太极宫大,比太极宫还要豪华的大明宫!这让李渊感动不已! 他能够感受到这是李世民向他示好,也是李世民在孝敬他这个父亲! 想到这里,李渊心中的那层隔阂似乎在慢慢消失.... “太上皇,陛下不惜消耗内库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钱财,也要为太上皇您修建大明宫居住,此乃陛下一片孝心啊!”裴寂万分激动的道。 “没错,看样子陛下这是想要彻底和太上皇和好。”萧瑀点点头,“臣以为太上皇万万不可伤了陛下这份孝心!” 听完两位老臣的话,李渊默默点头。 “太上皇,老臣以为此事颇有蹊跷,里面怕是有诈,还请太上皇三思。”陈叔达则是阴沉着脸道。 李渊楞了一下,“叔达,你这是何意?” 裴寂、萧瑀吓了一大跳,赶紧怒目斥责。 “陈叔达,你这要挑拨太上皇和陛下之间的父子情感么?你是何居心?” “民间百姓听到陛下此举,纷纷欢呼雀跃,歌颂赞扬陛下的孝义之举,就连朝堂百官也是欲以陛下为榜样,行孝悌之道,你却在太上皇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若是被御史、言官听到,你少不得被弹劾!” 李渊淡淡道:“裴寂、萧瑀,你们两个不要动不动就上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