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鸡兔同笼,求鸡兔各几何? (第1/2页)
“是!” 王令点点头,就准备去叫人。 “等等!”李世民招招手,又继续道:“把袁罡、李淳风两人也叫来,这种事情不能只叫一个人商议!” “是!” 王令不敢耽搁,当即去叫人。 李纲不仅是当世大儒,同时也是有名的算术大师,而袁罡、李淳风两人则是术士,精通文、地理、命术等等,这其中就有算术,所以这二人也是算术高手! 李世民叫三人来便是打算和他们商议这算术改革! “臣李纲拜见陛下!” 李纲三人来到甘露殿,心里都有些困惑,他们不知道为何李世民这个时候将他们叫过来有什么事情。 “朕这里有一道算术题和三位爱卿分享!” 李世民笑着道: 一听是算术题,李纲、袁罡、李淳风三人眼睛顿时一亮,他们三个可都是算术爱好者,又是整个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算术界的高手,这种挑战他们喜欢得不得了! “还请陛下出题!” “哈哈,陛下,最近我和淳风两人刚好无聊,若是有道算术题解解,正好消磨下时间!” “陛下尽管出题,我们一定将它解答出来!” 李世民笑着点头,“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嗯!? 听到这个问题,李纲、袁罡、李淳风三人先是一愣,随即有些不瞒道。 “陛下,这个问题不是《孙子算经》下卷鸡兔同笼的问题么?” “这种问题用来考三岁孩可以,用来考我等,陛下这是看不起臣等么?” 李纲当即摇头晃脑道:“此题问雉、兔各几何?答:雉二十三,兔一十二。术曰:上置三十五头,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减多,再命之,上三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又术曰: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 “第一行放好头的数目,第二行放好脚的数目。将脚的数目除以二,得四十七。以较少的头数减较多的‘脚数的一半’,得兔十二,将第一行的算筹数目根据第二行得出的数目依次取去,即得鸡的数目。” “还有另外一种算法,第一行放头的数目,第二行放脚的数目,将脚的数目除以二,从脚的数目的一半减去头的数目,再从头的数目减去刚才所获得的结果,即得鸡的数目。” “以上臣可有对?”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不愧是三位算术大师,没有问题!” “可朕像让你们用十种以上方法解答这道算术问题呢?” “并且办法还要比你们的这两种还要简单!” 闻言,李纲颇为不屑道:“这个问题怎么可能会有十种以上的解法?不可能!” 袁罡、李淳风也是紧跟着道:“陛下,我们两人也不认为有比刚刚李纲老先生所言解法更为简单之法!” 李世民微微一笑,“若真有呢?” 李纲很是硬气道:“若陛下真能列出十种解答办法,臣...臣今日便给陛下嗑十个响头!” 李纲作为当世大儒,脾气又臭又硬,还很傲娇,平时两人见面,都是李世民主动打招呼,李纲还板着个脸,鞠躬行礼都不可能,顶多就是拱拱手,而现在居然许诺要磕十个响头,显然是很大的赌注了。 李世民一听这话,立马就来兴趣了! 这次可是好好灭灭李纲嚣张气焰的时候了! 而李纲之所以敢提出这等赌注,自然也是觉得李世民绝对不可能想出十种解法! 李世民随机转头看向看戏的袁罡、李淳风,“两位爱卿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 本来想要看戏的李淳风、袁罡两人对视一眼,他们虽然也不相信李世民能给出十个解答,但是他们两个可比李纲圆滑一些,当即笑着道:“臣等二人自然是相信陛下可以解得出来十种办法!” “哼!谄媚之臣!” 李纲当即白了袁罡、李淳风两眼。 虽然他们三个都是四九城内有名的算术大师,不过无论是袁罡还是李淳风,这两人都不入李纲的眼,毕竟在李纲眼中,袁罡和李淳风两人就是个江湖术士,上不得台面! 再加上刚刚看到两人谄媚李世民的样子,自然是很不爽,看不惯! “李爱卿,你怎么能如此武断袁罡、李淳风认为的不是正确的呢!?”李世民道:“倘若朕真的能够写出十份答案,你到时候岂不是很丢脸?” “做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嘛。” 面对李世民善意劝,李纲却是不以为意,“陛下,还是请您先把十份答案写出来,再来教老夫如何做人吧!” “咳咳!”李世民被李纲怼得不轻,倒也没有生气,而大手一挥,“来人,准备笔墨纸砚来!” “你们都给朕看好了!” “第一个办法为猜测法,因为‘鸡数’和‘兔数’具有整数性质,可以选择把所有可能的整数组合列出,对照获得正确答案。” 完,李世民直接在第一张纸上画出了鸡兔同笼数字关系表。 李纲点点头,“这办法看似简单,实则有些繁琐,不过算得上是一种办法!” 李世民微微一笑,继续道:“第二种是假设法,通过列出的关系表发现一个规律,那便是每减去一只兔子,增加一只鸡,总脚数就会减少两只,反之亦然。”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假设全是鸡:2x35=70,鸡脚比总脚数少:94-70=24。兔子比鸡多的脚数:4-2=2,兔子的只数:24÷2=12鸡的只数:35-12=23。 “假设全是兔子:4x35=140,兔子脚比总数多:140-94=46,兔子比鸡多的脚数:4-2=2,鸡的只数:46÷2=23,兔子的只数:35-23=12” 听到这个办法,李纲不由得一惊,随机点点头,“这个假设办法颇有心意,考虑角度很不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