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游三国_第二十二章天狗吞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天狗吞日 (第1/2页)

    九月,秋。鲜卑人在做着物资最后的收集、整理,准备迎接冬天。

    突然天地失色,明亮的天空逐渐被黑暗取代。牛羊马群开始失控,人们也开始惊慌。

    吕峰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依旧很耀眼,不敢直视,但是能明显发现太阳的一边开始慢慢被吞噬。这是日食了么?吕峰想到了日食现象。

    此时王庭的大祭司出现了。喊到,“不要惊慌。这是恶魔现世,想要吞噬太阳,但是恶魔不会成功的,长生天上的天神会解决恶魔的。”大祭司骑着马四处奔走,广而告之。

    吕峰想起来这个萨满巫师跳大神的场景,吕峰不相信跳大神会有用。但是鲜卑人确深信不疑,即便是没有医治成功,他们也不会怪萨满教,只会觉得只是巫师的法力不够而已。

    萨满教其实起源很早,他们信奉万物有灵。认为山川、河流、草木、雷电、风雨、万兽、天空、大地都有灵。只要找到合适的灵介,就能沟通万物。所以他们给自己寻找到认为可以保护自己的图腾,马鹿。就是很像阿瑶的那种生物。

    萨满教起源于原始教派,且习俗保存相当完好。原始教派也可以说是原始文化中的教派习俗。是世界上现存所有教派、文化的根源。各地有各地的原始教派,他们对天文、地理、化学、气候、天象、占卜等都有很深的理解。

    而华夏的道教其实成型的很晚。在汉朝有一定基础,在南北朝时期定型。道教就是起源于华夏的原始教派。华夏远古部落时期的人们也相信万物有灵,也有图腾。只不过华夏原始教派陋习太多。以女性为主。后来被逐渐淘汰。

    道教是以易经为根基,融合了阴阳学说及华夏其他教派文化融合形成的。包含了黎族的阎王、鬼王。苗族、瑶族的盘古开天,萨满教的天圆地方,还有佛教的一些东西最终形成道教文化。

    吕峰见到日食,有些好奇。想看看萨满巫师对日食是怎么解释的。就去找和连了,吕峰知道巫师忙完也会去找和连。

    和连也有一些惊慌,见到吕峰过去打了个招呼。就没再说话,显然也在等巫师。

    没多久巫师便策马而归,日食也最终定型,是日偏食,不是日全食。巫师回来。和连便问“大祭司,如此天象,有什么寓意么?”大祭司回答说到“此乃恶魔吞日,主征伐。”

    然后继续说到,“传闻在比很久更远的以前。在天地还没有分割的时候,世间只有一片混沌,犹如一汪浑浊的水。天地经过持续的孕育,澄清。不知过了多少亿年。在这个漫长的混沌过程中,产生了明暗,清浊。光明的清气上升,暗浊的物质下降。

    在明清之物上浮形成了天上。也就是上届。孕育出了以多伦敖敦腾格日为中心的九十九柱天神,以最高神昆查干为首,有太阳王、月亮王、风王、雨王、雷王、电王等。总称之为长生天。

    长生天下面还住着很多星神。从此天上呈现一片星辉、灿烂的美好生活。

    而此时的下届。还处于沉淀的过程中,好似游鱼在水中漂浮的状态。土壤还在水中漂浮。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一片汪洋。长生天上的天神来到下届。将土壤聚拢到一起。从长生天撒下植物,动物。从此下届有了土地,也出现了生命。天神们把没有法力的后裔送到下届。从此便有了人类。

    人类在下届繁衍生息,从事游牧生活。草木旺盛,没有罪恶,没有战争,人类过着幸福的生活。”说到这里,巫师停顿了一下。

    然后继续说到“接下来恶魔吐日的事就发生了。恶魔带给世间灾难,病痛,战争。世间种种罪恶,皆因恶魔而起。

    那时太阳王还很年轻,月亮王也很漂亮。长生天上有一位龙王,名叫嘎拉珠。龙王残暴,贪财好色,喜欢收罗珍宝,喜欢交配。为了自己的私欲做下不少罪恶的事情,最终成为魔王。

    嘎拉珠魔王知道自己罪孽大,寿命会很短。后来听说天河水喝上九十九次就可以长生不死。于是就去偷天河水以求长生不死。

    正当嘎拉珠第九十九次去偷喝天河水的时候,被长生天上的至尊神多伦敖敦腾格日发现了。至尊神派大将额尔敦尼玛前去追杀。魔王打不过,就开始逃跑。魔王在前面拼命地跑,大将骑马在后面紧紧地追。

    在太阳和月亮换位置的地方,也是天河水的发源地。额尔敦尼玛大将终于追上了嘎拉珠。在太阳王、月亮王的帮助下额尔敦尼玛大将用尽最后力气,才把嘎拉珠的头一刀砍掉,脑袋留在天上,身体摔在地上。

    嘎拉珠魔王因为偷喝了九十九次天河水,虽然被砍掉了头,可后来又长出了九个脑袋。成了九头魔王。

    九头魔王在天上地下干尽坏事。想吞食太阳和月亮报仇。可不论太阳王还是月亮王,嘎拉珠吞食后都消化不了,只得又吐出来。嘎拉珠也因此累倒了三个月。虽然这样,嘎拉珠也没有忘过要报复他们。还是一次次的吞食。

    后来太阳王和月亮王都筑起高高的四角院墙来防御,四面还有四个大门。每当嘎拉珠来吞食的时候,太阳王和月亮王就把四个大门紧紧关上,光亮不能从四个门口射出来。这就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