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拯救赵氏_第一百零四章哗变(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哗变(下) (第2/2页)

许开枪警告!”

    “啪啪啪!”顿时枪声大作,火器营将士虽奋蹄疾追,终究跑不过草原上的王者之师,无功而返。

    “禀公子!”穆桂英只得硬着头皮,亲自来报,“我得到您的命令,便亲往火器营领军,无奈还是慢了一步,黄凤仙望风而逃,往天竺边境去了。我率部猛追,甚至开枪射击,都没能阻止……”

    “嗯。”赵楠摆摆手,示意她别再提此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朱仙镇的十万兵马,加上西宋十万大军,兵力足够了。你安排一下,马上出发,西征天竺。”

    “桂英得令!”她转身下去安排行军事宜。

    话说黄凤仙带领大军,马不停蹄越过大理边境,早有蒲甘王朝的探子在此等候。

    大军一到,探子忙上前施礼搭讪:“诸位是大理人吧?我蒲甘王朝,向来好客,家中略备酒水,还请寒舍一叙。”

    “慢着。”胡炜闻言,赶忙上前,“阁下认错人了吧?我等并非大理人氏,乃从中土远道而来。”

    “原来是上国客卿到了,我家主人早有心结识。小人奉命在此久侯,一是行善乐施,二便是恭候上国的诸位大人,要不怎么礼单都是现成的呢?”说着从袖笼里取出一封书信,恭恭敬敬递给胡炜,“还请大人过目。”

    “哼!”胡炜看了一眼,随手将书信扔到地上,“岂有此理,所谓礼单,原是白纸一张,你是欺我不识梵文吗?”

    原来,大将军阿言对探子早有交代,递给对方空无一字的书信一封,对方只要提到“白纸”和“梵文”,就是自己人。白纸,代表对方身旁的人不知情,梵文,代表天竺佛教,意思是皈依。

    暗语对上,探子道:“恕小人大意,掏错了礼单,”说着拿出另一封书信递了过来。

    胡炜打开书信,只有四个字:“当地向导。”

    胡炜明白了,这是让他听从此人的指挥。

    他向探子点点头,意思是完全服从。

    探子转身,解开拴在旁边一棵小树上的马匹,只见他越上马背,用嘴吹一声口哨,潜伏在暗处的一支人马,马上现身,驰骋于前方开道。

    黄凤仙命大军仅仅跟随,风餐露宿,星夜赶路,一直跑到天竺的重镇,方驻扎休整。

    第二天。

    探子来报,“在下奉阿谣、阿言二位大将军之命,来请皇帝陛下,他们在将军府设宴,恭候诸位,为大家接风洗尘!”

    腾冲府后衙。

    “公子!”管家端过来一杯泡好的黄芩茶道,“太行山上的茶叶,味道始终如一,公子请用茶!”

    赵楠接过茶盏一闻,果然一股清香飘过,直沁人心脾。“管家,待灭了天竺,同回盖城县,故地重游,可好啊!”

    “当然好!”管家感慨道,“自打跟随公子出来,一晃五载,阔别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

    “好好好!”赵楠喝一口茶道,“现在就收拾一下,准备出发,希望早日回来,太行山一游。”

    “公子,”管家突然想起来什么,提醒道,“好像你没有空闲与我一同回去吧?待征下天竺,我记得您规划的任务,这个夏天,要征服东瀛,而且战船早已备好,就等你一声令下了!”

    赵楠一拍脑袋,“瞧我这记性,是真忘了!要不……”

    “等消灭倭国再议!”管家直接打断他的话,学着赵楠的口气道。“毋须公子多费口舌,我知道了,出发!”

    不消一个时辰,穆桂英率大军顺着永昌古道,来到大理境内的最西端,古勇隘口。

    古勇隘口,后世称猴桥镇,系一带一路的中缅边境口岸。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之咽喉重要部分。

    我国古代有一条被称之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从成都,到达这里,再进入缅甸,然后通往印度。

    “跨过古勇隘口,便到达蒲甘王朝的甘拜地,那里是天竺人的天下,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防敌人偷袭。”赵楠警告道。

    大军一路并未遇到抵抗。

    忽一日,一座大山挡住去路。密林遍布,瘴气氛氲。赵楠喝住战马,取地图来看,此山乃蒲甘王朝境内与天竺接壤的山脉,名唤若开山。

    若绕道而行,可能几个月也到到不了印度。若开山脉像一条巨龙,横卧在赵楠眼前,崇山峻岭,郁郁葱葱,渺无尽头。

    唯一便于大军通行的,只有洞鸽山隘。

    “禀公子!”斥候来报,“洞鸽隘口,有敌军把手,具体人数不详。”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