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拯救赵氏_第一百四十五章神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神武 (第2/2页)

正符合司马迁的《史记》四次记载徐福东渡的故事。

    史记载,徐福,齐地琅琊人,着名方士,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神武天皇。

    这一点,武植与徐福的身份不谋而合。

    武植就是徐福。

    试想,武植出身贫寒家庭,从小到大就是做炊饼,卖炊饼,没有上过学,充其量也就认识几个常用的汉字,记着的一些字也记不全,写出来多一画少一撇的,很多字他只记得一些边旁部首。

    于是,日后的倭国文字,就出现了歪歪扭扭,乱七八糟的错字、别字。

    武植看见就心烦,不悦,骗你们的假文字,就叫“片假名”吧。

    假的就是假的,真不了。

    这种残缺不全的文字,就成了大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据历史考证,徐福是谁?他是鬼谷子的徒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天文历法,兵家之事,纵横捭阖之术,无所不精。

    会是徐福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不是。

    长年累月积攒下来,日本就有了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看上去像中土汉字,又不完全像,也有些新造的字夹杂其中,这是他实在想不起来了,顺手涂鸦,歪歪扭扭画了几下。

    这都怪武大郎当年只顾卖炊饼了,忽略了文字上的修养。

    武植出身齐国,与记载吻合;琅琊人,也相符。

    武植东渡倭国,乃是从中土西来,带来福音的人士,谓之“徐福”,栖身之地的大山称“富士山”。

    这是武植传授“片假名”的结果。

    他到了富士山下,回头一看,一干矮黑人唧唧歪歪也尾随而来。

    武植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指着他们大骂道:“你们这群该死的黑猴子,给我滚,有多远滚多远!”

    矮黑人听不懂武大郎话,还是一片叽叽喳喳。

    武植怒,手指海滩,声嘶力竭大喊,“滚到海边!”

    众黑猴仍不明所以。

    “海,海,海!”武植震怒,近乎癫狂道。

    矮黑人以为是神武之王发号施令,忙齐刷刷怯生生答道:“嗨!嘿!哈依!”

    答什么的都有。

    此后,武植走到哪里,这帮小黑猴就跟到哪里。

    一晃几载,武大郎与他们朝夕相处,时时处处都在无形中教化着他们。

    一日,武大郎见这些黑矮人对自己忠心耿耿,昼夜守护着他不离不弃,便对他们道:“你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我给这个地方起个名字好不好啊?”

    “哈依!”

    “你们一个个太矮了,就叫矮国吧!”武植一本正经道,可是他忘记了怎么写矮字,就成了今天的倭国。

    “从今往后,我就是你们的皇帝,上天派来的皇帝。你们要称呼我万岁!”武大郎斟酌,天皇比皇帝听见霸气,于是一锤定音,“我就是矮国的神武天皇!”

    “神武天皇万岁!”

    众黑猴跪地叩拜。

    武植根据这些矮人平时的表现,封官进爵。

    武大郎封赐时才发现,这群臣民还没名没姓,没法叫啊,他也懒得动脑筋,干脆封他们的出生地为姓,在什么地方出生,就姓什么。

    于是有了“田中”、“船底”、“山口”等等。

    至于名子,更简单了,一二三四往下排就得了。

    但老大不能叫大郎,因避讳武植,只能叫太郎。老二不能叫二郎,那是他兄弟武松的忌讳,只能叫次郎。

    于是有了田中太郎、松下次郎、山本五十六……

    武大郎因潘金莲而憎恨天下所有的女人,严令女人只能宅家伺候丈夫,而且要跪姿侍奉,以示惩罚。

    武植念念不忘返乡复仇,只恨矮国没有帆船,有心无力出不了海,只得日夜cao练军队备战。

    他凭借记忆中武松练拳耍棍的招式,传授给了矮人。

    因功夫源于武松,为纪念他,取名“武氏道”。

    由于假文字,结果传成“武士道”。

    又因神武天皇武植,凭空拾得天下,这些功夫又被称做“空手道”。

    神武天皇在位期间,满脑子都是仇恨和愤怒,矮国子民被他教唆和灌输的,也无一例外,全都是血腥和暴力。

    他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报仇雪恨,留下遗训,嘱咐子孙后代卧薪尝胆,苦练功夫,一旦条件成熟,定要回到齐国将潘金莲熬油剥皮,点了天灯。

    阴差阳错,齐国蓬莱人武植的东瀛流浪故事,被大宋县志记载了下来。

    究其因,已无从考证。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