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 卖炭(下) (第2/2页)
潇潇想以物易物,但是仓库里能拿出来交易的东西真的太少了。 这年代人们主食是黍和各种林潇潇叫不出名字的粗粮。 像是大米面粉这类的,这个年代的粮食构成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她敢在五丈村拿出来,却不敢给不相识的人知道。 林潇潇想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可以用什么来交换,只能无奈放弃。 把整个集散地逛下来,林潇潇没在发现想要的东西,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家的摊位上。 林潇潇从背包取出保温杯喝了口姜汤,然后递给美丫。 美丫笑嘻嘻抱着保温杯,缩着手小口小口地喝着,好像很舍不得的样子。 这种帐篷两面通风,屋顶又透不进太阳,待在里面比在外面还冷。 林潇潇眼睛一转,假装从包里拿东西,从仓库里掏出一个痰盂。这个痰盂是她爸妈的,家里的老物件了。 “山女?”美丫好奇地盯着痰盂。 “用这个当炭盆,”林潇潇拿起几块小一些的木炭丢尽痰盂里,“太冷了,烤烤火。” 木炭乏人问津。林潇潇懂得广告效应。 几块小木炭在痰盂里慢慢燃烧,果然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好几个人特意过来打听木炭的价钱,只是都被五十钱的价格吓走了。 旁边卖木柴的小哥过来蹭热度,林潇潇没有赶他走,而是借机跟他聊了起来。 “小哥哪里人?” “俺是莱山的,你们呢?” “五丈村的。小哥一个人来的吗?” “不是,我哥在外面守板车,俺还有好多柴火在车上放着呢。” “柴火好卖吗?这快一上午了,我瞧小哥的柴火才卖出去两捆,要是卖不掉咋办?” “肯定能卖完,俺都连着来了四天了,每天的柴火都卖完了......” 经小哥详细介绍,林潇潇才知道莱山距离坂城很近,单程只有一个时辰的脚程。 坂城内的木柴主要就是莱山供应的。每天都有很多莱山野人来集散地卖木柴。 这段日子天气好,路上好走。如果遇到下雪天,他们仍然会来这里卖木柴,那时候价格会高一些。 小哥家兄弟五人,小哥和大哥每天负责卖木柴,剩下三个兄弟每天负责上山砍木材。这就是他们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 单一收入来源容易造成经济崩溃。以家庭而言,就是朝不保夕。 林潇潇默默在心里叹了口气。 不过她现在没资格同情别人,她现在可是无收入来源,想买颗黄芽菜都没钱。 小哥望着她们摊位上的木炭,眼睛里闪烁着羡慕。 “你们这些木炭肯定也能卖掉,再过一会儿,城里贵人家的采买就要来了,他们会买木炭。” 林潇潇眼睛一亮连忙追问详情。 原来小哥那里也有会制作木炭的人家,人家每年冬天卖木炭的钱够吃一整年。 “听说吴家得了城里贵人的赏识,用不了多久就能进城当国人了。” 卖炭能搭上贵人?还能靠卖炭成为国人? 林潇潇挠了挠自己的下巴陷入了沉思。 难道是她小看了烧炭这项技术?不应该呀,打造青铜器这些不需要高温吗?这年代烧火不就是靠炭吗? 林潇潇深切反思自己当初没学好历史了。 不得不说广告真的会产生超出预期的效应,而且也被卖柴小哥说对了,后面陆续卖出了四篓木炭。 林潇潇终于明白了,穷人赶集趁早,有钱人买东西不着急。 日头晒得暖洋洋,那些城里贵人府邸负责每日采买的人才出现在集散地。 这些人听了五十钱的价格并不会还价,直接就买了。只是买的量不大,都只是买了一篓。 连着接待了四位客户,收入的布币装满了林潇潇的背包。 他们一共准备了十二篓木炭。板车上放不下,只放了六篓。其他都在林潇潇的仓库里。 林潇潇借着出去拿货的机会,偷偷从仓库里拿木炭,所以仓库里现在只剩两篓木炭了。 与此同时,林潇潇见证了隔壁小哥卖木柴的火爆程度。 隔壁小哥家的木柴很讲究,全都劈砍成同等长度,粗细分开,而且比较干燥可能经过用心的晾晒,堪称烧火做饭最佳选择。 货比三家,大家都选择隔壁小哥的木柴。 还不到中午,隔壁小哥家的木柴全都卖掉了。 林潇潇在旁边看着,默默数着隔壁小哥大概卖了二十几捆木柴,也就是二十几钱。 原本看人家生意好还有点眼热,想到自己包里的两百布币,心里又有些五味杂陈。 林潇潇正在感慨,忽听得背后传来村长的声音。 “山女,美丫,收拾摊位,咱们进城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