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_第一百一十五章 棋已布,待君落子!(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棋已布,待君落子!(求订阅) (第2/2页)

哪敢答应啊?秦落衡现在连名分都没有定,谁敢轻易站队?这只要稍微有点判断力,都不会选择跟随。阿翁还是急了。华阜接过热汤,喝了一口,沉声道:“你等会给其他氏族的家长写封信,把陛下欲兴兵的事告诉他们。”“让他们做下准备。”华聿心中一惊。不解道:“阿翁,你这是做什么?”“老丞相虽把这事告诉了你,非是让你把这事传出去,这要是让陛下知道了,怪罪下来,我们可担不起。”华阜眼中露出一抹狡黠。说道:“放心吧。”“陛下不会怪罪的。”“你真以为老丞相会这么煳涂?”“老丞相侍奉陛下三十余年,什么事情没有处理过,何曾出过这么大的纰漏?”“依我看。”“这就是陛下的旨意。”“只不过是借老丞相之口,告诉给我们罢了。”“陛下是真的想启用我们关中氏族,不然以陛下的城府,是绝对不会让外人知晓的。”“你自己想想,立国以来,陛下力行郡县,实行天下一治,大大小小召开了那么多次廷议,什么时候陛下主动表露过心思?都是最后大议结束,陛下才开口。”“陛下这是有意而为。”“陛下是想看下,我们关中氏族还余多少实力,或许只是为了这次的南征北伐,也或许是为评估十公子身边能集聚的势力,亦或者两者皆有。”“具体如何,我猜不透。”“现在北伐的主将已定,但南征的主将未决,陛下提前告知我们这个消息,未尝不是想让我们去争一争。”“这次看似是北伐和南征,其实是长公子跟十公子的较量。”想到这。华阜一下沉默了。他感觉自己彷佛化身为了一枚棋子,置身于一方棋盘中,长公子和十公子看似未入局,实则附身在了一枚枚棋子,互为黑白,而陛下就是那执弈者。南征北伐的棋盘已经摆好。关中氏族以十公子为核心,楚系即原六国官吏以长公子为核心。战火未燃。但陛下欲兴兵的消息,却是让两方云动。长公子阵营为巩固长公子的领先地位,一定会倾力而为,十公子这边,关中氏族未必真的是为了十公子,但他们为了自身家族,只能倾其所有。陛下尚未落子。却已引得双方倾巢而动。关键。大部分人还浑然不觉。即便有人猜到了,但也不能退。他们没得选。华阜抬起头,勐的看向门外,他甚至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陛下算计之中。这让华阜心中惊恐。华聿看到阿翁脸色大变,连忙关心道:“阿翁,怎么了?”华阜回过神,喝了口热汤。沉声道:“没什么。”“处理了一天政事,累了乏了。”“你把这个消息发给其他氏族吧,我先回去歇息了。”说完。华阜颤巍的起身,朝自己居室走去。华聿皱眉。他明显感觉阿翁似乎有心事,但阿翁既然不说,他也不好过问,只能作揖道:“请阿翁好好休息。”另一边。羌瘣和杨端和步行回家。两人并肩而走。羌瘣看了下四周,小声问道:“杨兄,你对华兄说的,十公子死而复生怎么看?”杨端和沉思了一下。道:“我觉得是真的,华府虽然跟十公子关联很深,但还没有必要在这事上作假。”“只是陛下欲兴兵的事,为什么老丞相会告知华阜?”“华阜久不上朝,家中人丁也不兴旺,长子在外地,次子在狱衙任职,其他后辈基本没在军中,都不太可能去领兵,朝中关中氏族不算少,为什么老丞相就告诉了华阜?”“难道真跟十公子有关?”羌瘣略一沉思。低声道:“或许是陛下的心思?”“华阜前面说了,老丞相向陛下建议,重用关中氏族。”“当年关中氏族基本都围绕在十公子身边,而跟十公子关系最亲的除了外戚芈氏就是华氏,芈氏后面因阳泉君的缘故,基本上都投靠了长公子,所以只剩一个咸阳华氏。”“陛下借老丞相之口,把兴兵的事告诉给华阜,然后让其转述给我们,或许是在以此试探我们关中氏族,想看一下,我们关中氏族还有多少支持十公子。”“难道陛下真有意十公子?”“但当年是陛下亲自宣布的十公子死讯,现在陛下转头又想扶起十公子,只是陛下不把这死而复生的消息公之于众,谁敢这么草率的去追随十公子?”“而且既然十公子没死,我们这些年的遭遇又算什么?”杨端和摇了摇头。他也想不明白其中原因。他说道:“一码归一码。”“华阜说了,十公子不记得过往的事,说明十公子不说是死而复生,至少这十年是真的失踪了,只是突然被找到了。”“这不是我们能掺和的。”“我们应当考虑的是这次兴兵!”“如果陛下有意重用我们的话,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不过被罚匈奴那边我不是很好看。”“那边蒙恬为主将,蓝田大营已cao练了数月之久,我们的子弟现在基本不可能进去,就算进去,也难担大任,唯一可以寄望的只有南征百越。”“不过百越环境恶劣。”“上次陛下强行征讨,死伤数十万,粮草也运输不畅,所以才下令开凿了灵渠,而且我们关中子弟基本没去过南方,也不适应那边的气候,想在那边有所作为,非是易事。”“但我们没得选。”“北边去了,基本靠边站。”“不去南边,两次战事就又跟我们无缘,我们各大氏族想重新崛起,现阶段只能依靠战事,我们无路了。”羌瘣苦笑道:“或许这才是陛下真意。”“老丞相、华阜都只是传话的。”“陛下是把决定权交由我们,让我们决定让不让自家子弟出征,去南方,死伤肯定很重,但有机会重新崛起,不去,基本宣告着我们各大氏族前途已尽。”“陛下这是在让我们做决定啊!”杨端和也沉默了。他们决定的,并不仅仅是出不出征,而是自家子弟的性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