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_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长吏?他是?(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长吏?他是?(求订阅) (第1/2页)

    秦落衡道:“正如御史所言,既然其他朝臣不知,御史可否将这事,告诉给其他老秦人出身的朝臣?让他们跟着出声反对。”秦落衡一脸希冀的望着华阜。华阜摇了摇头。沉声道:“这事非是我不愿帮你。”“而是做不到。”“关中氏族已非是铁板一块。”“想要说动并不容易,他们不会掺和进来的。”“毕竟......”“其中还牵扯到了长公子。”华阜叹了口气。他还记得自己请羌瘣和杨端和的场景,他们现在根本就不想有任何站队,唯恐牵连到自己和家族,让自家再次遭到打压。两人跟自己关系莫逆,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诚然。这事看起来并无站队。其实不然。改田政是长公子提出的。阻止改田政却是十公子的想法。两者相悖。他们若是选择反对改田政,其实就已经站队了,而且是直接站在了长公子的对立面。这谈何容易?他们眼下在朝堂上都是随大流。那边占有优势,他们就选择往那边倒,几乎不再主动站队,也几乎不去得罪其他人,就保持着中庸态度。各方不得罪。闻言。秦落衡不由在心中暗叹口气。他其实猜到了。他之所以觉得棘手,就是因为这长公子。‘使黔首自实田’是长公子提出来的,反对这项政策,无疑是在质疑长公子,眼下长公子在朝堂之上威望极高,没有多少朝臣会在这时去冒险的。何况始皇现在态度不明。赞成?还是反对?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朝臣选择随大流。虽然做法不一定正确,但法不责众,就算真惹怒了始皇,他们也不会被怪罪的太狠。毕竟......他们又不是出头人。见秦落衡面露难色,华阜眼中略显不解道:“秦史子,你为何执意要让其他人跟着劝阻?”“田政这次是议政,有人反对就行了。”“到时双方争辩。”“自会把这事辩明白的。”秦落衡摇头。说道:“一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朝堂官员至少百人,一人独战百官,这谈何容易?稍微说错一句,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这岂不是要置大秦于险地?”“再则。”“这些人处心积虑的谋划了这件事,又岂会容许少数人破坏,朝堂之上必定有围追堵截,到时稍有不慎,可能不仅说服不了始皇,还容易遭到对方群起而攻之。”“这如何得行?”说完。秦落衡犹豫了一下。现在华阜这么帮忙,他若还不全部道出,实在过意不去。秦落衡继续道:“我除了把这事告知给御史,其实还告诉给了另一个朝臣,不过我并不知那位朝臣的名字。”“只知其姓秦!”“这位长吏答应上朝反对改田政。”“但朝堂上仅御史和秦长吏两人反对,还是有些不够,因而我想让御史出手,多找一些帮手,以便扩大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从而止住这次的改田政风波。”“可惜......”“我低估了长公子的影响力。”秦落衡也是叹惋。闻言。华阜倒是一愣。秦长吏?朝中有姓秦的大臣?华阜下意识道:“秦史子,你说的这秦长吏是?”秦落衡也一怔。好奇道:“御史不认识?”“长吏自称是始皇的近臣。”“我记得长吏说过,当年始皇在邯郸为质子时,他就是当时始皇的随行侍从,这样的人朝中应该很有名啊。”秦落衡眼中有些不解。他不认识正常。秦朝留存到后世的史料不多,他知道的秦朝人物,也就那么寥寥几个,但华阜一直待在朝中,没道理不认识啊。难道秦长吏身份有问题?但......秦长吏给自己做的事是实打实的。没什么问题啊!华阜眉头微皱,随即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改口道:“哦。”“你说的是那位。”“我这些年其实没怎么上朝,对朝中的一些人其实不太认识,但经你这么一说,我也是想起来了。”“朝中的确有人姓秦。”“他出自大秦宗室,但常年待在宫中,基本不怎么外出,所以我第一时间没往他身上想、”“你说动他了?”秦落衡不明所以的点点头。华阜当即眼中一喜。笑着道:“那这事就好办了。”“我等会帮你通知其他关中氏族,有这位长吏打头阵,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你放心吧。”啊?这下轮到秦落衡愣神了。华阜前面拒绝的话还挂在耳边,也就转眼,他就一改措辞,直接同意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