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_第一百四十八章 民之不存,国将焉附?(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民之不存,国将焉附?(求订阅) (第2/2页)

,确定无人再开口,这才作揖道:“老臣敢请陛下决断。”“敢请陛下决断!”举殿齐声。嬴政微微额首。沉声道:“既然百官都有了选择。”“朕自当决断。”“大田令,朕有几个疑惑,且问你几事。”郑国起身。肃然道:“臣定如实回答。”嬴政笑道:“不用这么紧张。”“你执掌天下田土,自然对地方兼并有了解,朕可是对土地兼并知之甚少,因而才想问几句。”“你只说兼并最厉害是哪里?”郑国迟疑片刻。缓缓道:“当为颍川郡、泗水郡、陈郡。”嬴政道:“为何是这三郡?”郑国道:“因这三郡多水。”“过往因为战乱,三郡的漕渠多年失修,不能用以灌既,所以三郡的粮食产量并不高,等天下一统之后,朝廷大兴水利,这三郡便因此得利。”“大秦立国时,给黔首分了土地,但因早年粮食产量不高,地方黔首难以维持生计,故很多都把田地卖了出去,后续水利兴修,粮食产量大增,这些都与失田黔首无关了。”嬴政继续问道:“这三郡失田情况如何?”“这......”郑国眼中露出一抹迟疑。嬴政冷声道:“说!”郑国叹气道:“据臣所知,仅仅泗水郡,民田的流失总数就在百万亩上下,大概占了泗水郡民田的七成。”闻言。嬴政默然。百官也竟皆面露惊愕。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地方失田会这么严重。一个郡失田就高达七成。这......实在令人骇然。郑国苦笑道:“启禀陛下。”“这就是臣不支持新田政的缘由。”“地方确有不少官田,但面对这么庞大的失田黔首,官田的数量根本就不够分。”沉默些许。嬴政继续道:“山东其他郡县的失田情况如何?”郑国慨然道:“也几近五成上下。”全场静默。这时也无人敢开口了。嬴政冷漠的扫过殿内:“至少五成?”“朕倒想问问。”“这山东是属于大秦,还是属于地方世族?”“朕这些年一心注重治世大政,却是差点酿成大祸,地方土地兼并如此之烈之广,朕却始终未察,以至让其做大到如此地步,若是朝廷再不加以遏制,大秦岂不危矣?”“民之不存,国将焉附?!”百官肃然。王绾迟疑了一下。起身道:“臣请陛下三思。”“眼下朝廷外防匈奴扰边,内防六国余孽复辟,加上春耕在即,朝廷实在有些抽不开身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土地兼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依臣之见,朝堂还是当以平复黔首积怨为主,只有黔首没有生乱之心,地方就乱不了,朝廷也才能去做朔本正源之事。”“请陛下明察!”“请陛下明察!”百官齐声。嬴政看了眼王绾,又看了下百官,神色略显迟疑,但眼中的愤怒已悄然消去。嬴政略作沉思。镇定道:“丞相所言甚是。”“既然如此,朕就下决断了。”“来人,拟诏!”“今山东郡县土地兼并严重,黔首怨声载道,朕闻之痛心疾首,拟在颍川郡、泗水郡、陈郡三地试推行‘使黔首自实田’,以观后效。”“若新政推行已解兼并之危,当推广至山东各郡县。”“如若不然。”“试期结束,新政废除!”“公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可为新政之督官,监察三地新政推行情况,以及新政落实后的实际效果。”“诸卿以为何?”百官神色不一。显然。这与他们心中所想相差甚远。李斯这时站出来道:“陛下英明。”“目下这三地土地兼并最为严重,以这三地为试点,推行使黔首自实田,确是可以看出新政利害。”“以点窥面。”“推行新政之后,若三地民怨未能化解,则说明新政失败,自当废除,若是新政效果卓然,到时推广至山东全境,也为时未晚。”“陛下此举。”“极大避免了地方动荡。”“也极大避免了对律法的变动。”“地方试点,更是天下前所未有的创举。”“理政出新,便是兴盛气象。”“这是大秦黔首之幸。”“更是大秦之幸!”“陛下英明!”有了李斯这番话,百官纵然心中有不满,此时也不敢再说出,只能跟着高声附和道:“陛下英明!”见状。嬴政也颇为高兴。高声道:“既然百官无异议,那今日议政到此为止。”“明日朕就颁行这道诏令。”“退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