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八章 未曾远迎,还请见谅!(求订阅) (第1/2页)
孔宅静谧。叔孙通、鲍白令之等人对视一眼,眼中难掩骇然之色,但他们心中同样生出了一股冲动。若是......若是真的成功了呢?他们岂不是也会名列儒家圣贤?想到这。他们眼中目光坚定下来。叔孙通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文通君此举是为我儒家长久大计,也的确是时势使然,不得已而为之,虽有些瑕疵,但对我儒家而言,却是千百年之大计,我倒是认为文通君做的很对。”鲍白令之额首道:“现在秦廷隐隐有孤立我们的迹象,文通君这么做,也是为了自保,何错之有?只要我们继续谨小慎微的行事,等到地方私学泛滥,我儒家自可凭借万千学子自立于天下,又何须看法家眼色?”“文通君此举甚妙!”其他儒士也点头赞许。一时间。孔宅内盛赞声不绝。见其他儒士都没有意见,孔鲋跟子襄对视一眼,也是暗松口气。他们很清楚这些儒士的想法,但也不会去拆穿,他们其实一直都没想过告诉叔孙通等人,只不过他们跟地方儒生一直有联系,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听闻,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才和盘托出。眼下都无意见,自然再好不过。在意见统一之后,其他儒士也纷纷出言。一交流便是大半夜。夜半时分,叔孙通等人才意兴阑珊的离去。目送着叔孙通等人走远,子襄目光陡然阴沉下来,摇头道:“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见利而忘命。”孔鲋道:“他们刚才提了不少意见?真要采纳吗?”子襄冷笑一声,不屑道:“自然不会。”“地方的私学是我们孔门建立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眼下刚刚有一点眉目,便想着过来占好处,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好事?他们的建议大多是借私学,传播自己的道理,这没有商量的余地。”孔鲋点头。子襄提醒道:“兄长,切莫要疏忽大意。”“我们在地方办私学之事,叔孙通等人尚且有渠道得知,而这次官府大动,其中不乏从地方提拔上来的,我们却是要格外警惕,若是他们也察觉到了此事,恐会乱了我儒家的大计。”孔鲋脸色微变,不安道:“那可如何是好?”子襄沉声道:“兄长这几日,可去借着拜访之名,去跟这些从六地过来的官吏接触一些,试探一下口风,我则去找几个儒生,让他们跟六国贵族联系一下,询问一下六地的情况。”“好。”孔鲋点点头。他对此并没有意见。他儒家的确在地方办了不少私学,但还没到手眼通天的地步,对地方信息的了解程度,远不如六国贵族,因而有些事还是需要借助六国贵族。孔鲋沉吟片刻道:“若是真有官吏知道,那该怎么办?”子襄目光一沉。凝声道:“要当断则断。”“我儒家现在私学有两百多个,就算少一郡一县,对我儒家其实影响不大,我们万不能因小失大,此事关乎我儒家未来千百年大计,绝对不能精于算计,也不能过于贪大。”孔鲋道:“我知道。”随即,子襄笑了笑,道:“兄长不用过于担心,这种事发生的机会并不大,我儒家所开设的私学大多是在乡里,远离城邑,而被提拔到咸阳的官员基本接触不到。”“我只是在以防万一。”“只要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度过,等到私学遍地,到时就算朝廷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奈何不了我们。”“法家这些年势大。”“但法家专营于朝野,却是疏忽了地方。”“而我儒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推广于广袤的乡野,行李代桃僵之事,秦落衡在世人盛会上,那么的贬低我儒家,他可曾想到,有朝一日我儒家会成为天下显学?”“他认为我儒家一无是处,但可曾想到,我儒家在民间却是声望极佳,他又可曾想到,我儒家是如此的坚韧,就算被官府被法家一而再的打压,却是越发弥坚。”“这正是我儒家锲而不舍的精神。”“若非是朝廷一味相逼,我儒家也不会出此下策,但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官府的打压却是给我儒家打开了思路,此举利在千秋,可保我儒家亘古不朽。”孔鲋也是满脸笑意。他是亲自执行之人,自然知道成功的好处,到时,他儒家的圣贤薄上,定会写下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他们也会跟先祖孔子一样,名垂千古。想到这。孔鲋脸上也浮现了一抹红晕。他笑着道:“现在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