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 朕或许的确错了!(求订阅) (第1/2页)
回到殿内。 嬴政身体沉重的坐到席上。 他高声道:“来人,去把内史......宗正给朕叫来。” 没多久。 嬴腾便赶到令内。 见到赢腾,嬴政冷着脸,直截帘道:“朕现在只问你两件事,关中还有多少老秦人?大秦立国以来,已征召了多少老秦人?” 闻言。 嬴腾脸色微变。 随即,摇头叹息了一声,低沉道:“回陛下,臣并不知晓具体数目,但依这些年朝廷征发徭役的数量,臣推测,关中老秦人恐只占两成左右了,即堪堪不到百万人,且大多都是老弱妇幼,至于关中的其他民众,都是近十年迁入的山东人口,近四百万余。” “至于征召了多少老秦人,这非是臣之职权,臣实在不知。” “但据臣所知,陛下的骊山陵,以及附近郡县征发修建行宫、直道、驰道的刑徒,及南海、北疆士卒,几乎都是征发的老秦人,若是加上南疆戍边,以及不日将要开始的北疆戍边,只怕数量已高达两三百万之众。” 嬴政目光阴翳到极点,寒声道:“山东人口迁入关中数量高达四百万,难道朝廷就不曾征发过这些人?” 嬴腾面色肃然道: “回陛下。” “自是有过征发,但并不频繁。” “当年朝廷为快速安定民心,便主张中原与旧楚地少征发徭役,故后续主要征发者,依然为关中老秦人,至于迁入关中的山东六国贵族与平民人口,也因疵到了一定的豁免。” “此外......” 嬴腾身子微微一颤,继续道:“当年朝廷其实征召过迁入关中的山东六国贵族和平民人口,大秦灭六国之后,骊山陵便开始大修,短短十年之内,骊山附近便集中了十万余六国罪犯,而且当时还征发了十几二十万山东精壮人口。” “只是后面爆发了黥布作乱。” “当时骊山陵内已有刑徒十万也,再加上六国贵族青壮,骊山已聚集了数十万山东精壮人口,为了避免再次生乱,也避免骊山成为咸阳附近的动荡之根源,朝廷便制止了征召山东精壮人口,而且一律改为征召老秦人。” “再则。” “下初定,朝廷便定下修驰道之国政,咸阳又为下之中心,自是重中之重,因而工程比较紧,当时六国贵族和平民尚未迁徙完全,因而只能征召关中的老秦人,当时定下的国道有三条。” “第一条,为咸阳至函谷关的出关驰道。” “第二条,为函谷关连通燕齐之驰道。” “第三条,为函谷关连通吴越之驰道。” “这三条驰道,在这六七年间,基本都已完成,只是老秦人还未得到喘息,朝廷因前面征伐百越失败,为保证粮草供给,除了修筑灵渠,还规划邻四条驰道,即函谷关连通南海诸郡之驰道。” “还有征讨匈奴之北去上郡、云症九原之直道。” “以及内史郡通外官道十二条。” “眼下......” 嬴腾冷汗涔涔,已不敢多言。 “!”嬴政冷声道。 嬴腾颤声道:“眼下骊山陵除了刑徒,便都是老秦人在修建,而由关中出发的驰道、直道、官道等道路,基本都是征发的关中老秦人修建,中原与旧楚地之人早已停止征发徭役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政紧急,容不得半点耽搁,而中原与旧楚地之人,不通律法,不时还引起sao动,朝廷为避免影响大政,也为了尽快完成各项工程的进度,便只能一而再的征召老秦人。” “此朝廷龙行虎步,无暇顾及细节矣。” 闻言。 嬴政眼中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怒而拍桉,喝道:“无暇顾及细节?就因为担心六国贵族趁机生乱,担心弄成肘腋之患,就因老秦人朴实敦厚,便能一次又一次的征召吗?便能一次又一次的挥洒老秦人吗?” “若非朕这次惊醒,恐还会一直被蒙在鼓里!” “你们真是好大的胆子! !” “就因为六地之人不时会作乱,便就只征发老秦人成军?便只征发老秦人前往南海,派往北河、淮南淮北、辽东,派往一切应该镇抚的地方?” “就因为老秦人忠心为秦,而且是义无反鼓站在大秦这一方,所以他们的无怨无悔就能被肆意挥霍?” “老秦人跟着嬴秦部族南征北战数百年,他们跟着嬴秦部族从弱到强,抛头颅洒热血,随着朕一声令下,便义无反鼓走出函谷关,义无反鼓踏上陌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