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_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储!(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储!(求订阅) (第2/2页)


    “此类人当不得储君!”

    “放眼诸公子,其实只有数人符合。”

    “二公子高,三公子将闾,十公子斯年,幼公子胡亥,其实都在其列。”

    “而公子高,公子将闾,公子胡亥,其实并不当为储君。”

    “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政事。”

    “无行政之能!”

    “因而坚持依法治国的,唯有十公子嬴斯年。”

    王绾话语刚落。

    冯去疾当即反驳道:“老丞相,我对此不敢认同,十公子何德何能能为大秦储君?老丞相既听闻了外界的消息,就理应知道十公子实是一无法无天之人,何以能被认为是坚持以法治国的?”

    “老丞相你之言语过于荒谬。”

    “甚至显得有些荒诞!”

    王绾面色如常。

    淡淡道:

    “十公子之所为,我的确有所闻。”

    “但楚地之所为,以及朝歌之所为,并不能说明,十公子不是秉承依法治国的,这只是十公子自身的乱举,甚至在我看来,十公子此行就是在践行法制。”

    “商君行政,虑在事先。”

    “有错失便改,是先发制人。”

    “所以商君之法政深得民心,大政得人,则民心安。”

    “十公子却是深谙此道。”

    “楚地情况复杂,诸位恐对此是心知肚明,过往楚地虽名义上为朝廷管辖,实则为不法之地,不仅是官吏不听朝廷政令,地方贵族豪强也视朝廷政令如空文。”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

    “楚地世族复辟有鼓呼之力,民众亦有追随徒众,若是不行重法,只怕楚地还不知何时能融入大秦,固然十公子所为的确违背了律法,但却是让楚地彻底归服,此等功绩,我相信已足以抹平所违背之律法了。”

    “天下一法。”

    “这是大秦早已定下的国策。”

    “而今十公子只是在用自己的手段践行,诚然仅仅依靠强力杀人,的确犹如扬汤止沸,固还需明修大政,才能做到釜底抽薪,显然十公子是考虑到了,固才在楚地颁行了新令。”

    “过程或许跟秦律相悖。”

    “但结果却跟秦律相符。”

    “因为秦律要的就是政出一门。”

    “民间乱象多年,继续以过往的姿态处置,更如饮鸩止渴,我不认为十公子有错,至少,十公子之所为是符合民意,符合民心,更符合大秦当下的时局。”

    “此外。”

    “商君曾说过。”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当年商君入秦,便对秦国进行了变法,从而让秦国崛起,一举奠定了大秦强盛之基,这便足以证明一件事,大政是可以变更的,只要是利国利民。”

    “尔等之所以认为十公子有错,恐才是真正的误入了歧途。”

    “十公子之所为,如此立竿见影,则也侧面说明了,大政若是缺失不修,对天下之危害。”

    “陛下。”

    “明修大政,釜底抽薪。”

    “强力杀人,扬汤止沸。”

    “按部就班,只是饮鸩止渴。”

    “试问,十公子以大修政治,依仗威权,诛杀了楚地大小贵族,可做到让楚地黔首心服口服?可做到让民无异议?”

    “若是做到了。”

    “又岂能说十公子做错了?”

    “终天下之世,六国余孽固然四处逃窜,却始终不见削弱,而今十公子所为,却让楚地贵族无所遁形,再难在楚地扎根,诸位可曾想过其中奥秘?”

    “臣认为十公子当的起储君,也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人云忠言逆耳,今日方知其意也。”嬴政离案起身,肃然向王绾深深一躬,说道:“老丞相肺腑之言,嬴政谨受教。”

    王绾回了一礼,缓缓退回位置。

    此刻。

    冯去疾、姚贾等人面色发白。

    他们何以看不出场中形式变化?

    只是他们想不通,为什么王绾会替十公子说话。

    王绾跟十公子可是没有半点交集,而且过去王绾可是赞成封建分封的,为何离朝一段时间后,就突然变换了政见?

    李斯微不可查的扫了几人一眼,眼中露出一抹轻蔑和不屑。

    王绾过去的确更认可长公子。

    但时势异也。

    现在陛下明显想让十公子上位,王绾等人都已退下,又怎么敢去忤逆陛下?而且十公子继位显然已成定局,他们若是不替十公子说话,等到十公子上位,岂会给他们留颜面?

    冯去疾等人终究是失算了!

    这时。

    李斯出列道:

    “臣认为老丞相所言甚是。”

    “十公子当是大秦储君的不二人选。”

    “臣请立十公子为储。”

    随着李斯开口,华寄、杨端和等人当即反应过来,一脸狂喜的跟着附和道:“陛下,臣请立十公子为储君。”

    一时间。

    殿内附和声如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