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妖世闻录_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 (第1/1页)

    “高人?”

    “奇人?”

    “此斧使了俺九成之力,能接住之人,俺皆视为英雄,英雄哪里来?要往何处去?”

    “英雄不敢当,在下李长候,想见见你口中的仙人。”

    “李长候?莫不是当今伊国国君手下将军?你既有如此好本事,为何又当那昏君走狗?”王胡桂说道。

    “口出狂言!”许懂怒道。

    “哎,人各有志,我若像你一样,隐居山林,自然潇洒,可保家卫国之任,谁来肩抗?最后苦的,还不是千万百姓?”

    “你是文人,俺不懂。俺看你也不像坏人,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仙人的。你就先说说,为啥要见俺仙人?”

    “阁下可曾听闻黑合妖会?”

    “那是。”

    “黑合妖会的源目,远征伊国,以我之力,抵挡不了几日了。”

    “那又如何?他源目总不会上仙莲山找俺们吧?死几个伊国狗贼,对俺来说岂不痛快?”王胡桂说道。

    “怪不得是个粗人!看看你说的话,唇亡齿寒之理你都不懂?”许懂说道。

    “唇亡齿寒?人家源目找的是你们,跟俺们没有任何关系,再说了,就源目那种货色,他敢来仙莲山?老子把他打的屁滚尿流!李将军,你若是为此事而来,我看是没得谈了,天色不早,你们也早回吧。”

    说罢,王胡桂钻进丛林,不见人影,只留下一句话:

    “将军,你若是执意前行,俺王胡桂不做阻拦,但是后面遇到的人,你远不是其对手!”

    “哼,一介粗人,将军不必理会!”许懂说道。

    “本以为见龟山道人轻轻松松,想不到,连见到仙莲老祖都不顺利,我们还需加快步伐,时间久了,恐刘良凰他们抵挡不住。”李长候说道。

    “将军,在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说话之人为另一位谋士,于全。

    “但讲无妨。”

    “将军在伊国为万人之上,地位尊优,所到之处,无人不敬,那仙莲老祖,也不过是闲人罢了,哪值得将军亲自去拜访?这岂不是助长他人之威风?像这种闲杂人等,我们这些下人去请,不就行了?”于全说道。

    “此时不同往日,家国危难,又无人能立,我们求人办事,应该有求人的样子!”李长候说道。

    众人又行半个时辰,却见一人,身高体壮,外貌粗犷,形似王胡桂,神情却比王胡桂深沉稳重,像是心事重重。

    “又是一莽夫罢了。”于全说道。

    “非也,此人形似王胡桂等人,但神情不一般,是个稳重之人,非莽夫。”许懂说道。

    那人头戴草帽,身穿农服,盘坐树下,首先问到:

    “我是童班儒,在此数十年,闲人一个,你们官兵样子,来这荒山领地,有何所图?”

    此声沉稳有力,远较王胡桂之上。

    “大侠,我等众人,想拜见仙莲老祖,还请大侠指路,我等日后必有重赏。”李长候说道。

    “罢了,上次几个道光真人也想拜见仙莲老祖,现在已经埋在那边了。”童班儒往一处看去,说道:“费了我不少功夫,我指的是埋他们的功夫,你们人多,若是硬闯,我可不会费劲把你们埋进土里,扔到荒山野地罢了。非我不让你们上山拜见,这也是仙莲老祖的交代。”

    “大侠,此事非同小可,事关国难!还请大侠通融!”

    “国难?你又怎知我童班儒是如何来到这仙莲山的!”

    原来,那童班儒本是伊国境内一地方小官,官职不高,过的也是安稳日子。

    恰逢秋收,伊国征收粮食,童班儒管辖区域,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征收不够,童班儒不忍压榨,便不再征粮,惹怒大官,有了那牢狱之灾。

    这入了牢狱,童班儒也无话可说。待期满释放,他也一无所有。从地方小官,沦为乞丐,体味人间疾苦。就这乞丐,他也当的不太平。当初被他征粮的百姓,有为他可惜,也有落井下石之人。这些心怀恶意之人,趁此机会,揍的他是体无完肤,恰逢大雨,高烧不退,路边一睡三天不醒,与死人无异,只剩一口气,也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仙莲老祖路过,救了童班儒,可他醒后,是看透人间炎凉,无求生之意,整日埋头就睡,仙莲老祖也不打扰,扔下一本书就走了。

    半个月后,童班儒才打开那本书,是本秘籍,封面只写两个字:残缺。

    “我如今模样,和残缺之人有何区别?”

    于是翻书拜读。讲的是一少年成长经历,身世坎坷,读到深情处,童班儒竟擦泪痛哭。一夜读到最后,他才发觉这少年,竟是仙莲老祖本人。

    “相较仙莲老祖,我这经历不值一提!”

    他一改往日之颓废,将书中附赠武术,勤钻研练,终有今日。

    众人听完,皆有感触,李长候不知该作何回答。

    许懂走前说道:

    “大丈夫胸怀天下,岂能因个私小事,而影响抱负?”

    “请问,何为胸怀天下?何为个私小事?”童班儒说道。

    “胸怀天下者,以国为家,以民安为己任,现妖怪作乱,国民不安,是为英雄豪杰竟出之时,哪里能把心思还放在个人恩怨之上?若被个人恩怨蒙蔽双眼,整日活在琐事之中,岂能是大丈夫之所为?大丈夫,非身高,却能看远,非身宽,却能容万物,才能为人仰重。那山林之鸟,尚且有好有坏,岂能以一己恩怨,定天下之罪?”

    此话更是说的童班儒低头不语。若是不放行,显的自己心胸狭隘,无成人之才。

    “也罢,我又怎能被琐事蒙蔽双眼?你们请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