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第2/2页)
是狗血淋头,脑袋嗡嗡作响。 若不是老妈替王泉挡住了大部分火力,估计他坚持不到最后,就得晕倒当场。 一哭二闹三上吊,锅碗瓢盆响不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最后,罗村长撂下狠话,有他在石头村一天,老王家就别打算好过。 然后,黑着脸,一甩袖子,拉着媳妇和姑娘,负气而去。 看看头发凌乱,一脸疲惫的老妈,又看看衣衫破烂,胳膊上几道挠痕的自己,王泉一时无语,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最让王泉感到绝望的不是罗娟的误会,不是自己的有理难言。 而是村里的投资这回是真的没戏了,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是破灭了。 何去何从,大棚种菜的路又在何方? 重活一世,何来的精彩?简直就是窝窝囊囊。 抬头看去,秋日斜阳,日薄西山,阵阵清风袭来,身上泛起一阵阵凉意。 一早一晚天气愈凉,初秋将过,仲秋欲来,一天凉过一天。 现在,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大棚要是再建不起来,时节一过,也就错过了今冬的机会。 王泉双拳紧握,又是慢慢地站起了身子。 是男人就要站住了,就不能轻易地倒下。 想到这里,他抬脚就走。 老妈在身后急急喊道,“王泉,你去哪?” 王泉回头,轻轻一笑,“妈,放心吧,我去老舅家。” “去干啥,你不饿呀?”老妈不放心。 “不饿,借钱,盖大棚!”王泉头也不回,只是向后挥了挥手。 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王泉老妈呆了呆,“是儿子真的大了,还是自己越来越不懂了?” 她叹了口气,慢慢地回了屋。 来到老舅家,只有姥姥和小玲在。 老舅和舅妈都去了稻田。 眼看着秋收了,稻田该放水了。 稻田里鱼也该收了。 又问了姥姥这几天,有没有按时吃药。 不待姥姥回答,小玲已是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大哥,我可是天天监督着奶奶呢,一次都没忘。” 姥姥乐呵呵地笑了,“你这个小家伙,就是个小间谍。” 王泉也笑了,伸手摸兜,想奖励表妹一颗大白兔,可是一掏才发现兜破了,空空如也。 看着小玲一脸期待的模样,他尴尬地笑了,“小玲,你表现的很好,继续坚持,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奖励你个小自行车骑!” “真的?”小玲一脸不可置信。 王泉点头,小玲见了,开心地跳了起来。 “泉啊,你可别瞎许愿,到时候你拿啥买呀?”姥姥忧心说道。 “放心吧,姥姥!”王泉笑道:“山人啊,自有妙计!” 说完,从老舅家出来,奔着村北头的稻田而去。 石头村是典型的北方小山村,依山傍水,春种秋收,一年一季庄稼。 一条大河从村北头,环村而过,大河上头连着一座大型水库,下头连着十几个村庄。 这附近村庄的水田,都是依赖这条大河灌溉。 自山而下流过石头村的小清河最终也是汇入这条大河。 夜幕初临,大河宽广,水流无声。 王泉沿河而行,河两边是宽广无垠的稻田。 风吹稻浪,层层叠叠,起起伏伏,蔚为壮观。 若是白天当是黄绿相间,此时却是清一色的黑。 走在稻田的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极是难行。 在没把自己摔了一声泥之前,王泉终于是找到了老舅家的水田。 那稻浪起伏间,有忽明忽暗的一点红火,有人在抽烟。 还不待王泉叫出老舅,那面已是一束白光打来,问了声,“谁?” 王泉用手挡住手电筒的光,应了句,“老舅,是我!” “你咋来了?” 蹲在老舅旁边的舅妈,惊异地问出了声。 “我来抓鱼啊!” 王泉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抓鱼这是他小时候的最爱。 “舅妈,你快回去吧!这里交给我和老舅就行!” 王泉舅妈挥了挥手,赶跑了一只在耳边嗡嗡叫的蚊子,说道:“这不行吧?” “行,你放心吧,这抓鱼摸虾的,我最在行了。” “太晚了,我怕小玲一会该不干了,该找你了!” 脸上闪着兴奋的光,王泉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舅妈想了想,点了点头,“那啥,也行吧,王泉,你小心点,这夜里黑,蚊子也多!” 说完,她又嘱咐了老舅几句,就回去了。 老舅深深地吸完一口烟,把烟屁股往田埂里使劲地一摁。 “大外甥,走,咱爷俩起鱼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