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冬雨之下 (第1/2页)
北方的冬雨总是无法一直温柔下去,夹杂着冰雪的雨幕用更为响亮的击打声音取代了雨滴的奏鸣,笼罩整个长安。 雨幕之中,路灯,车灯,招牌,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光线透过雨水,折射出这个世界不一样的倒影。 倒影之中一道白色的身影从雨幕中穿过。 因为兜里没钱,所以洛牧只能走着,左手举着一片绿萝叶子挡雨,右手还拎着一个编织袋,奇怪的形象让即使匆匆躲雨的路人也不禁多看一眼。 路过商店的玻璃门,洛牧端详了以下镜中的自己。 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变化,也没什么表情。 可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 洛牧在雨中思索着。 …… 洛牧知道自己是个情感较为淡漠的人。 这不是他自己的判断,而是很科学的测试下得出的结论。 结论就是,他不是个正常人,有医生开的证明。 上幼儿园时别的小朋友会因为拿不到想要玩具哭闹,但他不会;别的小朋友会因为游戏赢了而欢笑,他也不会。 洛牧的父母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对于他们的爱意或者玩笑毫无反应,只是用一双看不出任何情绪的眼睛注视着他们。 即使洛牧很听话,老师父母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很好的完成,只是完成之后就会瞬间停止,不做其他一切没有要求过的事。 就像一个等待输入指令的机器人。 这种情况随着洛牧年纪增大有一些好转,但是好转的也有限,只能说从零到一的突破,这些年勉强涨到二。 但满分是十。 所以为了让自家缺乏愧疚,同情等各类情绪的孩子不要去祸害社会,洛爸洛妈的教育方针只有四个字——看着就好。 让与正常人情绪明显有异的洛牧直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他很可能作出为了帮小学生逃避开学,而把学校烧了这种事。 所以‘做一个观众’,这是洛爸洛妈对洛牧幼年教育的核心 父母二人把在北美那边做局时用到的一切分析人心理,情感的各类知识都教给了洛牧。 让他把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当做一场舞台剧,去观察分析‘演员’在不同情节所表达或隐藏的情感。 希望他能够通过观察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形时的感情和反应,来加深对这些情绪的了解。 可随着这种教育方式的进行,相比于去理解学习这些情绪,洛牧对于观察或推演人物的不同结局,明显更有兴趣。 十几年游离于人群之外的观察下,洛牧逐渐养成了现在这种乐子人心态,也形成了一些对‘演员’和‘剧情’的好恶。 对于喜剧或是悲剧,洛牧向来是不介意,他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是有趣的。 历经波折后因事业成功而喜悦,亦或命运捉弄下为生活而挣扎。作为一个观众他都可以看的津津有味。 但是观众看久了终究还是有好恶的。 洛牧对于那些带着一腔热血和梦想在社会中横冲直撞的人很有好感,因为他们总能在不经意间把剧情导向自己猜不到的方向。 而对于那些因各种目的而使自己或是他人陷入无可选择境地的‘演员’是洛牧最讨厌的一种。 他们总是会让剧情导向一个或两个必定的结局,就像赌场里的西装男人和闫老板。 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晚之后,世界的奇妙变化。洛牧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就是一直看着这些有趣的故事直到死去。 但是在那一晚过后,一场盛大的舞台剧把整个世界都拖到了舞台之上。洛牧第一次作为故事的一部分参与其中。 现在也有人在分析着他的情绪,推算他的结局吗 洛牧并不在意结局。 因为今晚的结局已经注定,而以后的他也不关心。 洛牧思考的是自己的情绪。 第一次参与到故事当中,似乎滋生和放大了一些以前没有过体会的情绪。 这种没有逻辑,单纯的想要杀死一个人的感觉,是愤怒吗? 很新奇的感受。 是之前在家和富丽馆都未有过的感受。 洛牧觉得世界变得很有趣,所以他想要多看一看,所以他需要能量让自己活着,闫老板有能量却不给,所以他死掉了。 简单,清晰的逻辑,没有愧疚,没有后悔,更没有愤怒,只是他有需要,所以他去做了。 即使闫老板是他最不喜欢的那一类‘演员’,但对于这类碍眼的人,洛牧往常也只是视而不见。 但现在明明没有什么必要的理由,他还是目的清晰的想去做某一件事,这种与平日里不连贯的情绪让洛牧有些困惑。 洛牧在脑中一遍遍过着老人的记忆。 回忆着是哪一段自己产生了这种愤怒的情绪。 是老人的不幸吗。 可老人的记忆中没有愤怒没有悲伤,更没有绝望,神志不清的他攒下三千七百多块钱就已是满心欢喜。 他不知道这点钱对于孙女那个他连名字都记不住的病,百分之一的治疗费用都不够。 布包。 塑料瓶。 剥开一半的火腿肠。 …… 一段段画面闪过,不知不觉间洛牧已经走到了老人记忆中的那个好心人给他糖的地方。 老人的记忆很模糊,只记得门上挂着两个很大的灯笼,还有一块木头做的招牌。 忘忧,一个用烂的的酒馆名字。 酒馆看着不大,二层高的沿街小楼,门口贴着通知歇业的A4纸,周边是几家酒吧,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