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65.游戏世界的猜想 (第2/2页)
这种人是没脑子的。”见夏臻往那边看,马万喜冷笑一声。“要到事情败露,才会后悔自已看错人。” 他自认经历丰富,早明白人性的黑暗,所以才会清楚这些。 不知道夏臻重活一世,比他看得更清楚。 “没事。”夏臻收回目光。“我只是想起周先生的一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不是眼前这种人?” 倒是佩服黄和平的蛊惑能力。 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加入互助会,把真金白银拿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特别是现在大家赚钱不容易,一般都会选择把钱紧紧拽在手里,或者直接存进银行。 敢拿给别人的,都是勇士。 “贪小便宜者没有好下场。”延敬飞在旁边言简意赅评论道。 他在当知青的那些年,吃了不少苦,更相信人性的丑陋。 对这种人,根本不会同情。 也只有张跃进,才会暗地里替人着急,恨不得把人家拉出来。 回到教室,上完早上的课,他再次回到宿舍, “老马,你能不能帮我搞些物资?”他站在马万喜床前,把自已需要的竹片和塑料薄膜的事,跟他提了一遍。 第一次搞,用不着太多。 先围一小块地出来,弄些盆栽做试验。 等确定没问题了,再增加范围。 这种事急不得,必须一步步来才行。 心里其实也有猜测,这个游戏叫植物大战僵尸,却没有提到动物,是不是表示只有植物才能产生变异? 也就是说,人到那里,其实是安全的。 只要别被僵尸咬到,身体被病毒侵入就行。 不过没有确定前,小心一些没错。 “如果数量不多,肯定没问题。”马万喜回答。“你老家的私有地要在冬天种菜啊!听说有了这个,下雪天地里也能长东西——” 其实这种给植物保暖的办法,很早就有了。 只是以前土地全是公家的,没有人这样做罢了。 等分田到户后,鲁省人很快就搞起了大棚种植,在全国人还没反应过来前,最先靠这个成功致富。 “那你什么时候搞到了,给我说一声,我好过去拿。”夏臻见他没推辞,心里一喜,“钱要不要先给你——” 如果是走后门搞出来的,那先给人家一些好处,才不会有人刁难你。 “不用不用。”马万喜大大咧咧挥挥手。“你难得找我要些东西,我怎么能要你的钱——” 如果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他肯定得犹豫一下。 毛竹和薄膜,真的是普通材料,自已就没必要小气。 …… 转眼周末到了,第二次志愿者活动,正式开始。 早上不到八点,活动地点就已经人头挤挤。 提前挂好的背景墙前,已经用桌子和木板,搭了个一米多高的舞台,上面放了一张写字台和椅子,到时给领导做指示用。 就像夏臻分析得那样,今天不但院系领导会过来,团委学生会都会参加。 加上于永攀从高年级拉来了新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近八十人。 “今天那个谢记者会参加吗?”看到夏臻过来,马万喜走到他旁边,小声问道。 他自然希望这次活动的规格越高越好,最好电视台直接拉来采访车,现场录像,这样他们这些社团骨干,就能出一回风头了。 只要记者会来,也足够热闹了。 “肯定会来。”夏臻语气肯定地回答。“你以为于永攀的面子不值钱啊!她能得到这个采访机会,只怕也是费尽心机得到的。” 这也是他大力支持于永攀加入的真正原因。 说得夸张一点,想让志愿者社团被更多人知道,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 这跟前世拍影视剧,喜欢用小鲜rou一样。 因为他们有话题,有人愿意在他们身上花钱。 志愿者活动同样需要话题度,这样才能被更多人知道,参加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成绩也会被更多的人知道。 慢慢形成良性循环。 “那我就放心了。”马万喜相信夏臻的判断,说完正要去找班主任,看到于永攀从外面走过来。 他脚步一顿,主动迎上去。 “你们来得早啊!”于永攀看到马万喜,在他肩上用力拍了一下,又热情地对夏臻叫道。 经过那天的相处,大家成了好朋友,平时见面,都会热情寒暄几句。 “我们也刚到。”夏臻笑着对他点点头。 心里越发喜欢这个时代。 大学生真的很单纯,就算有脾气不好的,也表现在明处。 几乎碰不到几个蔫坏的人,相处起来就特别简单。 “校领导什么时候到?”马万喜在旁边问道。 这关系到今天这次活动能不能成功,在没有见到人之前,他依然非常担心。 “应该已经出发了。”于永攀自信地回答。“你们尽管放宽心,今天计划好的人,都会准时过来。” 这次活动,注定会载入史册,每个人都会来捧场。 果然,一辆车子缓缓驶过来,从上面下来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是院系领导亲自过来了。 大家纷纷迎上去打招呼,包括夏臻他们。 “辛苦你们了。”戴着金丝眼镜,模样清瘦的校长边回答,连笑容可掬地朝大家挥手。 今天过来不仅仅是给于永攀捧场,也是宣传旦大的好机会。 虽然沪市三所最着名的高校,旦大一直排在前面。 如果一直拿不出像样的成绩,时间长了,谁知道会不会被兄弟学校超过? 而志愿者社团倡导的理念,跟整个社会提倡的风气异曲同工,如果能干出成绩,那意义就不一般了。 基于这个原因,校领导才会集体参加,就是希望把这件事落到实处。 一番寒暄后,校领导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爬上了舞台,准备配合校长做动员报告。 同一时间,一个扛着摄像机的中年男人,从人群中走出来,把镜头对准舞台上的那些人。 谢琦则站在他的旁边,此时正神采奕奕望着前方,等待活动正式开始。 当校长拿出稿纸,正式做动员报告时,谢琦走到镜头前,以舞台为背景,开始播报新闻: “观众朋友们,我是记者谢琦,此时在旦大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