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65.预备私房菜 (第1/2页)
从李自强那边离开,夏臻回到家里,跟mama告别后,直接回到沪市。 今天晚上有两桌私房菜生意要做,他得提前到品味楼,和肖阳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虽然蔬菜和河鲜已经提前放在那边的小仓库,肖阳有钥匙,此时应该已经在安排人收拾了,考虑到他也是第一次接待私房菜生意,自已必须到场看着才行。 前面准备得越充分,客人到了后通知上菜,做起来就会越轻松。 到时只要根据客人的要求,把定下的菜做出来就行。 像他猜测的那样,肖阳此时已经在准备了,两条两斤左右的鲤鱼杀好后,去掉鱼头和骨刺,再在鱼rou上用十字花刀刻出想要的效果,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一边和竹篮子里晾干。 等要上菜了,再加精盐、绍酒、胡椒粉腌5分钟,就可以下油锅炸。 河虾也要处理一下,先斩掉一部分虾头,再去掉虾线。 黄鳝则更麻烦,还需要骨头去干净,然后洗净黏液,切成1寸左右的鳝段,用盐、绍酒、老抽将鳝段腌入味,撒干淀粉拌匀。 相比较而言,rou类加工就简单多了。 鸡已经杀好,此时正在拔毛,到时放进锅里煮熟就行。 就是红烧肘子比较费时间,需要在锅里焖两三个小时,才能酥烂软糯。 现在是下午一点多,下锅炒好糖色,然后倒入肘子翻炒,再加调料慢炖,四点就可以出锅。 还有扣rou,同样需要蒸两个小时以上,非常耗时间。 “怎么样?有没有困难?”夏臻扫了一眼旁边那个正在处理鲤鱼的黝黑男人,随口问道。 肖阳把人带过来后,他见了一次,问了一些情况。 发现对方退伍后,在农村干了五六年农活,已经适应了乡下的生活,所以看起来非常老实木讷,就明白肖阳让他过来的原因。 总的说来,两人属于互补的性格,一个老实话少,一个精明话多。 所以师兄来了后,不但感激他介绍,多了个帮他卖力做事的人,还能预防自已招其它师傅进来,因为表现出色,抢了他的位置。 不过夏臻不会在意这些。 既然肖阳有这样的心思,那自已只要管好他就行,其它事让他去安排。 “一切都在照计划进行,等他们到了,就可以正常出菜。”肖阳洗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又笑着解释道。“师兄来了后,很多事可以交给他做,我也轻松了不少。” 这种话换个老板,他绝不敢这样说。 不过他懂得夏臻的想法,希望自已把这一块都管起来,并不希望自已只是当个技术精湛的师傅。 也就是说,只要品味楼经营得好,就算自已天天端着茶杯闲着,他也不会管自已。 “那就好。”见他说的这么有把握,夏臻也很放心。“今天是第一次做,你多留意一下,免得中间有细节没做到位。” 其实这边加工的菜,只是一部分材料不一样,做法都大同小异。 非要说区别,不过是用了更好的餐具,摆盘时也会更讲究,当菜端上桌,能给人上档次的感觉。 所谓色香味俱全,就是指这种情形。 毕竟现在很多酒楼,特别是国营饭店,讲究的是实惠份量足,对菜品的形状没有要求。 主要是大多数顾客不介意这些,他们有红烧rou吃就满意了,有这个心思,不如多放几块rou更实在。 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夏臻和肖阳同时抬头,看到酒楼的迎宾带着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 “陈厂长你好。”肖阳一见,连忙迎上去打招呼。 又给两人做了介绍。 “你好。”陈益民对着肖阳点点头,又笑着向夏臻伸出手。“你就是夏同学吧!早听小芳说,品味楼的老板还是大学生,现在见了面,才发现比我想像的都年轻——” 倒没有看不起的意思,能得到于永芳的郑重推荐,光是这层关系,他都得慎重对待。 加上这个年纪就能开酒楼赚钱,要么背景惊人,要么其它方面有旁人不及的能力。 “陈伯伯你好。”见他一点不见外,夏臻自然也热情回应。“我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全靠永芳姐关照我才有今天。”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既然他搬出于永芳,自已也得说些好听的话,才不至于让人误会。 说完,把他迎到最近的一间小包厢,请他坐下来后,又到外面泡了茶。 茶叶自然是已经按一定比例兑好的明前茶,加了开水后,茶香散发出来,光闻着就让人心情舒畅。 “好茶。”陈益民是个懂茶的人,闻到这个香味,就坐不住了,迎上来双手小心接过茶杯,嘴里连声赞叹道。 又把茶杯端到鼻边,细细闻了闻,再次震惊不已。 这茶不是沪市人爱喝的花茶,香味也不是来自茉莉花,而是茶叶本身散发出来的,这就很恐怖了。 他喝了这么多年茶,别说喝过,听都没听过这样的好茶。 “这是我选用清明前的新茶,手工炒制而成的。”见他识货,夏臻就随口介绍起来。“准备拿来招待订私房菜的顾客,陈伯伯是我们第一位顾客,如果喜欢的话,我送你一两尝尝——” 正常人一天喝不了一斤龙井茶,一两至少可以喝一个月,真的不少了。 “谢谢,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听说还在这样的好事,陈益民连声应下来。“不过我只是皮鞋厂的厂长,没别的能力,如果你要买皮鞋,尽管跟我说,到时帮你搞几双过来——” 这样交换似乎他吃亏了,毕竟一双真皮皮鞋,得一百块以上了。 而一两茶叶,应该不值一百块,至少现阶段还没听说过有这么贵的茶叶。 对爱茶人士来说,贵重的是稀缺性,这茶一看就不简单,就算有钱也买不到。 而给夏臻的皮鞋,肯定是仓库的尾单,这些皮鞋一般会低价卖给工人,这样算的话,他也不吃亏。 “谢谢陈伯伯。”夏臻听后也没客套。“听说你们鞋厂生产的皮鞋,大多是出口创汇的,质量应该比外面买的更好。” 简单客套了几句,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