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人间阎罗锦衣卫 北上求将镇抚司 (补充篇) (第1/2页)
—————————————————— ...... 等到这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顿饭吃完之后,张白骑慌慌张张的离开了郭嘉府中返回到自己家中。 然而刚进门,却是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 到了后厨一看,见自己媳妇端来一碗跟弘农王刘辩熬得一模一样的汤。 解释说是一个叫锦衣卫的人把方子送过来的,还另外送了一碗汤,我嫌凉了,就拿去热了热。 此时此刻听到这话的张白骑心中瞬间凉了一半。 又是锦衣卫。 这家伙怎么跟鬼魅一样,阴魂不散啊。 同时也让张白骑意识到,这分明就是在提醒自己要注意啊。 暗示他时刻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 当真不负地上阎罗之名啊! 张白骑倒吸了一口凉气,全身在颤抖中,喝下了那口汤,最终惴惴不安的睡了过去。 次日。 运城军营,一个名叫蒲元的铁匠按照上头安排的图纸,专门打造了几把造型奇特的兵器。 除了汉刀,也即环首刀。 汉刀是作为华夏战刀的始祖型,其刀柄首端毫无例外地制成扁圆的环状,所以又做“环柄长刀”或“环首刀”。 环首刀诞生西汉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并间接促成了当时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然而除了这一把,接下来的兵器,铁匠出身的蒲元,打造了上千把兵器的蒲元,皆是闻所未闻。 但又不得不佩服这些兵器的设定,似乎远远超过了当前时代的标准。 就拿下一把名叫横刀的兵器。 似乎是环首刀的进化版。 而蒲元不知道的是这横刀乃是后世隋唐时代军队兵士佩刀,亦为唐代刀四种形制之一。 横刀之名出自于《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释名》曰:“刀末曰‘锋’,其本曰‘环’”。 今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以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再参考了洛阳城送来的苗刀之后,蒲元这个天才兵器师自然而然也就琢磨出了这些兵器的原理。 然后还有一把黑鞘雁翎刀,据说是要替换弘农王刘辩现有兵器准备的。这一把,蒲元尤为用心。 之后还有一把长枪。 枪分两段,中间可以旋转加固变成长枪,亦可以分解当做短枪使用。 然而这些还都是其中部分。 这些兵器最终存放在了一个特制的箱子里面。 若非材料特殊,恐怕这箱子足够几百斤的重量,然而星陨铁极为特殊,这一箱繁琐的兵器总共的重量也就几十斤而已。 这一天,蒲元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兵器被带走,一脸的不舍。 负责亲自带走兵器的徐晃,告诉蒲元: “放心,这些兵器这世上只有一个人配的上。” 蒲元不知道那人是谁。 只知道这一箱的兵器几乎消耗了一半的星陨石。 而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剩余一半的星陨石批量的打造出一批兵器。 至于这一箱兵器,也随着弘农王刘辩的离开,一路北上。 没人知道他独自一人要前往何处。 就好像没人知道他是如何一个人来到这里的一样。 又是靠着什么样的办法,留下了一个替身在洛阳城。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北上的路上,他再度恢复了朱棣的身份。 一匹黑马,一身黑色行头,背上则是一把黑色的兵器箱。 前世未能满足的仗剑走天涯的感觉,此刻终于得以实现。 “北方常山有将才, 不耻袁绍不义举。 转投北平公孙瓒, 力抗乌丸护民安。 若得此将护身遭, 敢保世间无敌手。 ......” 在得到这封信的时候,朱棣是愣住的。 他自然知道这信上所言明的将才是谁...... 所以他激动的几晚都没有睡好觉。 他迫不及待的去见到这位将才。 迫不及待到他到了运城的当晚,仅仅只是跟自己的王妃唐妙云匆匆见了一面。 看着唐妙云已经逐渐凸显的孕肚。 朱棣抚摸着唐妙云的脸颊,颇为歉意的说道: “是本王没能让你过得更安稳一些。” “作为您的妻子,我自当有此觉悟,包括我肚子里面的孩子也应该清楚,他这一生需要为什么而奋斗。” 看着如此贤良体贴的妻子,朱棣心头极其欣慰。 在处理完运城的事物,将卢剑星的身份正式在运城表明清楚之后。 朱棣也就离开了。 卢剑星所带领的锦衣卫分部,自然是他专门给郭嘉准备的一把用来压制张白骑等将领的利刃。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 朱棣急忙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