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97外国人,电报 (第2/2页)
英语也有点生疏,cao着中式英语道:“看在你们这么慷慨的份儿上,我就亲自带你们去餐馆吧,跟上,卡木昂。” “哦上帝啊,他真的会说英语。” “你怎么会说英语呢?” “多说几句啊,你的发音不标准,但是我们还能听的懂。” “会英语的人好少啊,你们怎么不学学英语呢?” 他们七嘴八舌的解释了一通,王远便也明白了原来是打了赌,就像是无聊时候的小游戏一样。 王远缓缓道:“我们学俄语,阿特库达维普利耶哈里。” 德米勒瞬间就明白了,因为阵营的问题外语主要学俄语,这是非常正常的。 交谈中得知他们4人确实来自美国,今天刚从燕京过来。 王远也不歧视他们,既然钱都收了那自然就要把工作做好了,直接带他们去了自家餐馆,然后告诉他们每人餐费50美元。 每人可以随意点五道菜,可以少但不能多,考虑到他们习惯分餐制和用刀叉,王远还特地交待管事的照顾他们一下。 用盘子分餐,给小叉子和勺子,没有小餐刀就算了。 钱付到位,适当的照顾一下也是可以的。 “祝你们用餐愉快,有缘再见。” 王远笑着和他们打了声招呼后就离开了,这个年代能来华夏游玩的米国人大都是富人,在其他国家玩腻了就想来神秘的东方看一看。 所以价钱高一点他们也不会在意的,况且要价也不算太离谱。 王远骑着自行车来到邮局,说了句“同志,发电报”对方便递给他一张纸。 “1毛2一个字,想清楚了再写啊。” “我懂的。” 王远想了想后,在内容一栏里写到:“朋友有一野山参,六匹叶,二两四,要吗?价几何?” 这封电报是发给燕京的郑廉的,王远太想知道拿棵六匹叶人参值多少钱了。 “4200块钱收上来的,倒一次手就能赚几千块钱吧?” 当然王远没打算卖,靠着养鸡和餐馆分红每个月都能净赚1万多块钱。 很多人还在为成为万元户而努力呢,他已经月入过万了,这还是餐馆竞争加大菜价大幅度降低的结果,不然他挣的还要多。 不过王远没有飘,反而越发的低调了,在这个年代赚钱“苟”才是王道,闷声发大财。 把纸交给工作人员,对方看了一下内容发现没什么问题。 然后又问了收报人的地址,姓名以及王远的地址,姓名等等,又收了两块一毛六就让王远离开了。 “同志我多问一句,我朋友啥时候能收到啊?” “今天大概是收不到了,最快也要明天。”感觉王远态度还行,所以工作人员冷声冷色的回了一句。 无线电报文传播很快,但译报,发报需要时间,传过去后译报,邮递员送到家也需要时间。 时间主要就浪费在两头了。 王远推着自行车往外走,眯着眼看看头顶的大太阳,心里道:“好怀念有手机的时代啊,这个年代传消息太麻烦了,也太贵了。” 不过消息不畅也要一个好处,那就是各地物价差别非常大,比如有的省份西瓜几分钱一斤,而有的城市就要几毛钱一斤。 暴利催生了投机倒把。 当然大佬们觉得投机倒把不生产物品,只是一个搬运,而且涉嫌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和古代那些黑心的盐商,粮商一样。 离开邮局,王远骑着自行车找到了卫国叔,两人赶着牛车便往家里走。 路过乡里时,卫国叔看到有卖老式鸡蛋糕的,咬咬牙买了3块钱的。 王远则买了5块钱的,老式鸡蛋糕呈矮墩墩的蘑菇状,表面呈焦褐色,由面粉,鸡蛋,糖构成。 “这刚烤出来的蛋糕还挺好吃的,很香。”王远直接拿了一块吃起来。 卫国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运一次鸡蛋他就挣3块钱,相当于那些鸡蛋糕就是他这一天挣来的。 “俺孩子和孩子他妈都爱吃鸡蛋糕,看见这些鸡蛋糕他们肯定高兴。” “婶子不会数落你乱花钱吗?哈哈~” 王远先笑了起来,卫国叔没绷住也跟着笑起来,他也猜到一顿数落肯定是跑不了的了。 在村口分别,王远拎着鸡蛋糕步行回家,很快隔着板杖子就见到小丫头正在自家院子里逗大白猫呢,咯咯笑声荡漾开来。 一根木棍顶端拴一段细绳,绳子另一端拴上几根彩色的大公鸡尾巴毛,一起一落大白猫就傻兮兮的伸爪子去抓。 “小丫头!” “嗯?二哥你回来啦!”小丫头立刻迈着小短腿跑过来,比三只土狗子跑的还快呢。 “回来了回来了,我买了鸡蛋糕你要吃吗?”王远一把抱起小丫头,让她坐在左手臂弯处。 “咕咚~”小丫头咽咽唾沫,然后奶里奶气的道:“给我掰半个叭,嫂子炖排骨呢,俺要留着肚子吃排骨呢。” “哎哟你还挺精的。” 王远瞬间大笑起来,然后抱着小丫头往屋里走去。 三只土狗子和大白猫跟着他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