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三、凌云 (第1/1页)
“大人,是先宣原告上殿?还是先宣被告上殿?”手下问道。 直到此刻,陆恒才如梦方醒,忖道:“这是哪里?”想要起身,却发觉自己动惮不得;想要叫喊,却喊不出声。身旁,浓眉大眼、威仪堂堂的手下仍躬着身子,等他示下。 “是了,我想是着了那邪祟的道,却没有立时便死……”他举目四望,见这公堂似真非真、似梦非梦,虚虚实实、恍惚迷离,蓦然心念一动:“这倒有些像《妙空经》上所说的‘梦狱之术’。” 鬼道术法,颇多与入梦、托梦相关,高深者,便有构造梦境的手段,那“梦狱之术”便是其一。 “若真是‘梦狱’,我就得以这位‘大人’的身份寻出一条生路了。”他一念及此,便觉某种无形的束缚似乎松动了些许,忙动了动手脚,心道:“果然如此,我当自己是他,便能动弹了。” 于是凝神思索,问道:“先宣哪一方上殿有什么分别么?” 那手下愕然望了望他,见他不似玩笑,便凑近,压低了声音,答道:“照规矩,自然是原告先上殿陈说冤屈,但……但被告既是修行界的人物,又是大人的亲戚,便请他先陈说也无伤大雅。” “这人怎么答非所问?”陆恒皱眉,欲待再问,却发觉自己无法将疑问宣之于口,心道:“是了,‘我’身为府正,掌一府之邢名,岂会连这都不知?问一次也就罢了,哪有再问的?” 霎时间若有所悟,暗忖:“我既然要当自己是他,便需如他一般行事。嗯,这陈栋瑛既是‘我’老婆那边的亲戚,‘我’又讨厌‘我’老婆,那便当盼陈栋瑛输才是。若如此,该让他先说,还是后说?” 那手下见他神色不定,催促道:“大人,陈仙长还候着呢!” 陆恒恍然:“他想让陈栋瑛先说。”便盯着那手下,直盯得对方莫名其妙、低下头去。又想:“他一口一个仙长,多半和陈栋瑛是做一道的。”却又想起之前对方幸灾乐祸的语气,实有些拿不定主意。 眼见手下又要催促,陆恒便大起胆子,本想说:“不,让原告先说。”脱口却是:“有规矩,就照规矩来。”话一出口,便一怔,旋即恍悟:“是了,我现在说话也变成了这位‘大人’的口吻。” 但见那手下转身道:“赵玉莲诉陈栋瑛案,宣原告上殿。”两旁皂役齐呼威武,便有差人押着一个七、八岁年纪、披麻戴孝的小童进来,见了他,却不跪拜,反盯着他的脸,忽咧了咧嘴,便要向他跑来,早被手下和差役拦住。 他却一言不发,怔怔望着小童的脸,被不堪的记忆淹没。 ………… 他生于数百里外的一座小镇。父亲蔡伯是个武痴,于他降生后不久,在祖宅发现了一部《凌云剑经》,才知道蔡家祖上竟然出过修士,这剑经非止武学,更是一部道法。 父亲已过了修行的年纪,便为他取名凌云,教他以修行为志业,将满腔遗憾、全副心血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忽忽数年,他剑法依旧无成,在母亲的安排下成了亲,妻子秦五娘很快便有了身孕。 ………… 月下,他练来练去,仍然练不好一式“青云直上”。 “相公,歇歇吧,来喝口参汤。”五娘在屋里唤他。 他进屋、接过碗,仍在琢磨那一式的奥妙。 “诶!你也不怕烫着!”五娘嗔道,替他吹凉:“且坐坐吧,剑法又没脚,一会儿不练,还能跑了不成?” 他心下一软,便含笑喝汤,听五娘絮叨她如何捡了个大便宜,只五两银子便买到这支野山参。 她的额头满是细细的汗水,发髻都快散开来。他望着她头上的木钗,心忽然一沉:“你那支金簪呢?” “我……我收起来了,”她笑道:“在家里戴什么金簪。” “那买人参的钱是哪儿来的?”他没想到自己的话音会如此冰冷。她禁不住打了个寒噤。 满地幽霜,碗里的参汤一忽儿便被秋风吹冷。 “以后别这样了。”他道。 “相公,”她钻进他的怀里,低声道:“等你练成了,进了凌霄门,一支簪子又算得了什么?” “练成?”他苦涩一笑:“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练成。这个家都被我掏空了。” “别胡说!公公婆婆都是心甘情愿供你的。”她将微微发烫的脸颊贴在他胸口,轻声道:“我也是。” “五娘!”他低低唤她的名字,一双柔唇捂住了他的嘴。 …………… “各位得入我凌霄门,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今日尽欢,尽欢!”灵山琼楼,一位仙姿飒飒的长老笑道。 二十一岁,他剑法终于有成,一试不中;在临云府耽了三年,历尽艰苦,方成为此次招新大比的探花。 然而没过多久,出人头地的喜悦却又变作了苦涩。 凌霄六峰的长老、师兄一听他出身凡世,年纪又不小,聊几句,便客客气气寻个由头转去祝贺别的新弟子。 宴席过半,却没有哪一峰的门人透露出收他的意思。 忽然,方才致辞的长老来到他面前,身后还跟着一个明艳无俦的锦袍少女。他们闲话了几句,那长老似乎是不经意问起:“凌云在老家可曾婚配?” “不曾。”他脱口而出。再想改口,却不知该如何措辞。 “不曾?不曾就好!”长老大笑,望了望他,又望了望锦袍少女,目光似乎大有深意。 少女脸现红晕,低下了头。 ………… 次年春天,他又成亲了,却没有告诉家里。 一封家书从秋到冬、从冬到春,越是耽搁,越是写不完、寄不出。 婚后半月,同门的宴请仍络绎不绝。一日,六师兄请他上鸿鹤楼观赏江景,另叫了几个同门作陪。 “我今日还叫了个唱的,凌云喜欢听曲儿。”众人坐定,六师兄笑道。 “师兄怎么知道我喜欢听曲儿?”他奇道。 “小师妹喜欢唱曲儿,你还敢不喜欢听曲儿么?”另一个师兄打趣道。满座皆笑。 他也笑。他早就习惯了他们玩笑中的酸意,反倒颇为享受。 忽听得门外传来琵琶转轴拨弦之声,不一会儿,便有人敲门。 “进来吧。”六师兄招呼道。 一个浑身缟素的身影低着头、走进来,乍看有些眼熟。 是她!他费尽生平之力才没有惊叫出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