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源寻星录_番外三章 蛟龙怒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三章 蛟龙怒涛 (第1/5页)

    时间倒回,六年前。

    柳丰年与柳丰华尚未离开禁地。

    ······

    长安城,安王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应安爱卿之请,准允世子安正卿隐名下派扬州府,担任扬州城主,并总领扬州府各州郡事务,限三日内出发,望世子体察民情,御下有方,协力创就九源盛世,钦此。”上官英念照着圣旨念道。

    安明虞恭敬接过圣旨:“臣等接旨。”

    “谢皇上恩典。”安正卿恭敬道。

    “恭喜王爷、世子,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上官英念客套道。

    “丞相客气,留下喝杯茶,吃顿便饭吧?”安明虞试探道。

    上官英念知道安明虞只是客套一下,所以不会真的答应:“王爷有心了,只是在下尚需回宫复命,只好谢过,告辞。”

    安明虞笑着将上官英念送到府门外:“丞相慢走。”

    “父王,陛下答应得也太痛快了吧?”安正卿思虑道。

    安明虞淡笑,直呼人皇名讳:“我太了解邱高镇(九源人皇)了,若不是为了他那才出生几个月的太子,他是不可能答应的。”

    “太子?为什么?”安正卿好奇道。

    “他把太子送到东山去了,徐州府,道羲山门下,所以才想让我们照应,墨家世子下派到最近的徐州府,你只能去隔壁的扬州府。”安明虞解释道。

    安正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安明虞压低声量:“正卿,你要记住,我们安家永远忠于九源帝国,但绝不是忠于某一任皇帝,当有一天,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不再仁慈,不再正义,我们是有资格把他薅下来的。”

    安正卿震惊,轻声答复:“父王,那不是相当于造反吗?”

    安明虞轻缓摇头:“这是九源祖训,是——两千年多前,圣祖帝俊留下的圣箴。”

    “圣祖帝俊——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天帝?”安正卿反问道。

    安明虞肯定地点头:“正卿,你很清楚为父为你取字‘义理’的缘由,要牢记祖训——君王贤,众人辅;君王邪,众人覆。”

    “我明白了,父王。”安正卿会意颔首道。

    安明虞欣慰颔首,将圣旨交到安正卿手中:“同你妻儿言明,尽快出发。”

    “是。”安正卿行礼道。

    ······

    安王府,东院。

    安正卿忙寻到公孙姝及二子,欲言明事宜。

    “夫君,何事如此急促?”公孙姝关切地疑问道。

    安正卿打开圣旨,耐心解释:“陛下令我三日内启程,前往扬州,任期——尚不得知,父王令我同你言明,尽快出发。”

    公孙姝稍加思索,浅笑着问:“我可以同你前去吗?”

    安正卿摇摇头:“阿姝,我此去乃隐姓埋名,若携妻带子,便无意义——远儿和胜儿年纪尚幼,需要你的教导,我明白这很辛苦,可——皇命难,嗯?”

    公孙姝抬手按住安正卿的嘴,温柔地笑:“我明白,你大胆地去推进事业吧,家里有我。”

    “阿姝——”安正卿温暖地笑,而后轻轻拉过公孙姝,紧紧拥抱,“拜托你了。”

    公孙姝轻拍安正卿后背:“我们都成亲这么多年了——你要是再这么客气,我可要喊你大鼻涕了?”

    安正卿忍俊不禁:“那你喊吧,我巴不得呢。”

    公孙姝猛捶安正卿:“没皮没脸,孩子都在呢!”

    “安胜,跟哥哥练功去。”安远小小年纪,却很有眼力,忙拉着安胜走开。

    “哥哥,能不能等会儿——”安胜被拖着离开。

    夫妻俩见状都忍不住微笑。

    “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吧?”公孙姝感慨道。

    “嗯,转眼就回不去了。”安正卿附和道。

    “我还记得你们帮我翻墙那一次,我一脚踩空,都踹你脸上了,你还一直傻笑,再加上你那流着大鼻涕的样子,我当时真的以为你是个傻子。”公孙姝忍笑道。

    安正卿略带尴尬地笑笑:“我可是练家子,你当时那么轻,要是你踹我一脚,我还有大反应,岂不被人笑死?”

    “那——你当年不顾外界那么多流言蜚语,硬是向我家提亲,是怎么想的?”公孙姝试探道。

    安正卿突然深沉:“我——还能想什么?只是心里总有个声音,它告诉我,不娶你,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你就是忘了吧?”公孙姝揭穿道。

    “没有,阿姝,那就是我的本心,流言蜚语什么的,只要我站的够高,任他们吵闹吧,我还笑他们爬上不来呢。”安正卿云淡风轻地说道。

    确实,就算外面吵上天,安正卿依旧是世子,是未来的王爷,大部分制造流言蜚语的人,真碰上了面,还得乖乖给安正卿磕头呢。

    “下派任职,你可得收敛点,那里可不是长安,那些个老班底不会那么容易服你。”公孙姝叮嘱道。

    “嗯,不用担心,我有辟谷大圆满的修为,自保是没大问题,父王还给我配了几个暗卫,都是族中的长老,他们会在必要时刻保护我。”安正卿应答道。

    “好,一定要多加小心——”公孙姝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她那关切和担心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

    次日。

    安正卿乘马车启程,百余护卫跟随,六位安家长老暗中护航。

    一个月的路程,并没有什么插曲,只不过路上听闻些许传言,关于东山邪教——百黎。

    这个邪教由数百年前兴起,期间与东山道盟发生过数不清的摩擦与冲突,但就是无法被彻底消灭,如同家中的蟑螂——只要看见一头,暗处至少藏着一窝。

    虽然只是听说,但安正卿已将百黎教纳入治政清单,等时机合适,他可能会出手处理。

    ······

    东山,扬州府。

    扬州西城门。

    旧任城主褚培成和众官员提前接到消息,早至城门前守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扬州城主褚培成治政有方,使得扬州日渐繁荣,朕甚欣慰,即令褚培成交接职务后,独身返回长安,另有安排,副城主游仁育调任雍州府,尽快出发,并令郑玄安(安正卿化名)即刻就任城主,掌扬州府全境事务,望众官员戮力同心,共创盛世,钦此。”

    “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