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问题很多  (第3/3页)
?”麦苗寸步不让,“福建厂子再累,还能比顶着日头收麦子累?”    帐篷里鸦雀无声。    马得福看见马得宝躲在人群后面,正偷偷给麦苗竖大拇指。    陈金山低头翻看名册,突然指着其中一页:“可是……海悦服装厂明确要求女工不超过20%”    “那我们去别的厂!”麦苗一把抢过报名表,当众撕成两半,“李水花李总说过,水花集团在莆田新建的服装厂专招宁夏女工。”    这句话像炸雷般在帐篷里引爆。    妇女们叽叽喳喳围住麦苗问东问西,男人们则表情复杂……    既有被冒犯的不快,又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在理。    马得福趁机把陈金山拉到一旁:“陈县长,要不这样,男工跟您去电子厂,女工去水花的服装厂?”    陈金山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马书记,你们这样……”    还没等马得福回答,外面突然传来一阵sao动。    李大有和他老婆扭打着冲进帐篷,后面跟着他们十八岁的女儿小芳。    “你敢!闺女要是去了福建,我就打断她的腿!”李大有脸红脖子粗地吼道。    他老婆一反常态地强硬:“打断试试!你想让闺女跟我一样,熬成黄脸婆?”    说着竟从怀里掏出户口本,“小芳,妈给你报名!”    这场闹剧以李大有一气之下摔门而出告终。    但马得福注意到,他女儿小芳最终还是偷偷在报名表上按了手印。    傍晚,马得福帮陈金山整理报名材料时,偶然瞥见他的笔记本。    在一串电话号码旁边,潦草地写着“海悦电子厂—每人返佣300元”,后面还画了个问号。    “陈县长,这是……”马得福指着那行字。    陈金山“啪”地合上笔记本:“没什么,一些工作备忘。”    他转移话题,“对了,水花餐饮在福建的招工,真的不收中介费?”    马得福点头:“不但不收,还包路费。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得签三年合同,违约要赔钱。”    “这样啊……”陈金山若有所思,“马书记,你觉得李水花这个人怎么样?”    马得福被问得一愣。    他想起那个曾经的青梅竹马,如今的企业家,一时不知如何评价。    “她是个……很传统的女人,也没有那么多心眼,不过她却是嫁给了一个很复杂的男人。”最终他这样回答。    “你说的是扶贫办主任苏宁吗?”    “对!我一直看不懂苏宁这个人,要是没有苏宁,李水花大概率和祖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    夜深了,马得福打着手电巡视金滩村。    路过白老师的临时学校,他看到灯还亮着。    推门进去,发现麦苗和白老师正在收拾书本。    “麦苗,真的决定了?”马得福问麦苗。    “嗯。”麦苗头也不抬,“明天去县里签合同,下周跟车队去莆田。”    白老师叹了口气:“现在的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往外跑。”    他指了指墙上的地图,“得宝去厦门,麦苗去莆田,水旺去泉州……这教室都快空了。”    马得福想说些安慰的话,却发现无从说起。    倒是麦苗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爸,等我在服装厂学成了,回来开个裁剪班!”    “西海固也有服装厂!为什么非要去福建?”    “西海固的衣服样式都是面对西北市场的,最多也就是向中亚等国销售,可是福建的服装厂样式多样,都是销往大上海和欧洲等国。”    “……”    第二天拂晓,三支队伍在闽宁村碑前集结。    陈金山带着二十多个小伙子准备乘火车赴闽;麦苗等十几个姑娘坐水花餐饮的包车去银川;白老师则留下来,继续cao持他那学生越来越少的学校。    马得福忙着核对名单、分发干粮,像个cao心的老母亲。    当他帮麦苗整理行李时,悄悄塞进去一个小布包。    “啥呀?”麦苗想打开看。    马得福按住她的手:“到了福建再打开。”    朝阳升起时,车队陆续出发。    麦苗在车窗边拼命挥手,一直回头望着家乡的方向。    只有白老师站在原地没动,他的影子在晨光中拉得很长,像一棵扎根在戈壁滩上的老沙枣树。    回到办公室,马得福发现陈金山落下一个文件袋。    打开一看,是份《闽宁劳务协作风险评估报告》,里面详细分析了水花集团的招工模式,最后用红笔标注:“警惕企业借扶贫之名垄断劳动力市场”。    文件末尾还附了份名单……    正是昨天那些报名去水花服装厂的姑娘们,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写着家庭情况和联系方式。    麦苗那栏特别标注:“文化程度初中,与水花集团老板李水花同村”。    马得福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他想起陈金山那个意味深长的问题,想起笔记本上的“返佣”记录,突然明白了什么。    窗外,最后一批出发的大巴车正驶过新立的闽宁村碑。    尘土飞扬中,马得福仿佛看到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是政府主导的劳务输出,一条是企业自发的用工需求。    而夹在中间的,是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西海固春天的风依然干燥,但已经有人带着湿润的期盼,奔向大海的方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