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扶贫的复杂性 (第1/3页)
陈金山拍了拍西装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站在闽宁村村委会门口深吸一口气。 三月的宁夏,风里还裹着细碎的沙粒,刮在脸上像无数把小刀。 他眯起眼睛,看着远处连绵的黄土丘陵和分布合理的砖瓦房,然而却是明白这样的繁荣需要持续下去。 “陈县长,您怎么站在这儿吹风?快进屋!”村支书老杨小跑着迎出来,黝黑的脸上皱纹里都夹着沙土。 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墙皮剥落得像是得了皮肤病。 陈金山接过老杨递来的搪瓷缸,里面的茶水浑浊得能看见杯底的沙粒。 他不动声色地抿了一口,苦涩在舌尖蔓延。 “杨支书,咱们村去年人均收入多少?”陈金山开门见山。 老杨搓着粗糙的手指,声音低了下去:“不到八百......” “七百八十三块六毛。”角落里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 陈金山转头,看见金滩村的马得福递过来一份文件,“这是县扶贫办去年底的统计数据。” “得福,你也在?” “嗯。” “陈县长,如今闽宁村有了马得福这样的年轻干部,很多事情都是方便了许多。”老杨介绍道,语气里带着骄傲。 陈金山却是脸色复杂的说了一句,“我们脱贫攻坚确实需要有知识的青年,可惜对那些有学问的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哎!是啊!我们西海固的扶贫工作太难做了。” 一旁马得福的目光却是清澈而又坚定:“陈县长,金滩村最大的问题是两个——水和产业。没有水,什么都种不了;没有产业,年轻人留不住。虽然水花集团这些年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但是远远无法彻底改变西海固的问题。” 陈金山点点头,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资料:“我这次来,就是带着新的解决方案。你们听说过菌草吗?” 老杨一脸茫然,马得福却眼睛一亮:“是福建那个凌一农教授研究的?我在农学院的期刊上看到过!这两年他一直都在宁夏周边宣传菌草种植。” “没错!”陈金山兴奋地拍桌,搪瓷缸里的茶水溅出几滴,“凌教授的菌草不仅能防风固沙,还能种蘑菇!一亩地一年能挣上万块!” 老杨的手抖了一下:“多、多少?上万?” “这还是保守估计。”陈金山压低声音,“所以我准备请凌教授亲自来指导咱们村种蘑菇。” 一旁的马得福却是眉头微皱:“可是陈县长,咱们村连灌溉用水都保证不了,怎么种蘑菇?扬水站的问题......” “这个我正要说。”陈金山转向老杨,“县里已经批准了三级扬水站项目,建成后直接引黄河水上来。不过在这之前......” 他顿了顿,“还是得先用临时水站,水费虽然会贵一些。” “……”老杨和马得福的脸色都是变得很不好。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老杨的嘴唇颤抖着,最终什么也没说。 马得福看着窗外龟裂的土地,喉结上下滚动。 …… 三天后,福建农林大学的实验基地。 凌一农蹲在试验田里,小心翼翼地检查着菌草的长势。 五十六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但手上的动作依然精准得像外科医生。 他记录下一组数据,满意地点点头…… 这批菌草的固氮能力又提高了12%。 “凌教授!凌教授在吗?”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凌一农皱眉,最讨厌实验时被人打扰。 他慢悠悠地站起身,看见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正朝这边跑来,皮鞋上沾满了泥土。 “陈金山?你不是在西海固做挂职副县长吗?” 气喘吁吁的来人正是风尘仆仆的陈金山,“凌教授,我这次过来是来向你求援的。” 凌一农敷衍地握了握手,目光已经飘回试验田:“噢?陈县长你有什么事?” “是这样,我们西海固闽宁村想请您去指导村民种蘑菇......” “不可能。”凌一农头也不抬,“菌草技术还在完善阶段,至少要再观察一年。” 陈金山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凌教授,村民们等不起啊!您知道他们一年才挣多少钱吗?不到八百块!孩子上学、老人看病......” 凌一农终于抬起头,眼神锐利:“陈县长,科学有科学的规律。现在推广,万一失败,损失的是农民的血汗钱!” “可您的论文明明说......” “实验室数据和田间实践是两回事!”凌一农声音提高,“宁夏的气候、土壤和水质都和福建完全不同,需要适应性试验!” 陈金山急得额头冒汗:“凌教授,您先去看看行吗?就当是考察......” 凌一农叹了口气,指向不远处的一片菌草:“你看这些草,看起来普通,但它们的根系能深入地下三米,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我们正在研究用它生产饲料和肥料,价值远不止种蘑菇......” “那太好了!”陈金山抓住话头,“正好解决我们那的沙漠化问题!” “我说了,需要时间!”凌一农的耐心耗尽,“陈县长,恕我直言,你们这些干部只想着立竿见影的政绩,根本不管科学规律!” 陈金山的脸涨得通红:“凌教授,您这话太伤人了!是,我是想做出成绩,但我更想看到老百姓碗里有rou吃,孩子有学上!” 他指着试验田外,“您知道我们那的孩子要走多远去上学吗?二十里!就因为村里留不住老师!” 两人剑拔弩张地对视着。 最终,凌一农摇摇头,转身离开:“十天后再来,我让你看看初步数据。” 陈金山站在原地,拳头攥紧又松开。 突然,他冲着凌一农的背影喊道:“凌教授,我已经通知闽宁村全体村民,十天后您会去做种蘑菇的讲座!” 凌一农猛地转身:“你说什么?” “车票都给您买好了!”陈金山掏出一张火车票放在田埂上,“十天后我来接您!” 说完,他转身就跑,生怕被叫住。 凌一农气得胡子都在抖:“胡闹!简直是胡闹!” 他拾起车票想撕掉,却又停住了手。 远处,陈金山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 …… 与此同时,金滩村的扬水站工地。 马得福戴着安全帽,正在和水利局的技术员争论。 “王工,这个泵的扬程根本不够!我们村的海拔......” “小马同志,县里批的经费就这么多。”技术员擦着汗,“要不你们村自己凑点钱换个功率大的?” 马得福苦笑。 金滩村要是能凑出钱,还用等县里来扶贫? 他望着干涸的渠道,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几十里外驮水的日子。 那时候,一桶水要全家人省着用三天。 “得福!”陈金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好消息!凌教授十天后就来!” 马得福转身,看见陈金山西装上沾满尘土,脸上却洋溢着兴奋。 “陈县长,您真请动凌教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