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考察学校 (第2/2页)
其中一处进行捐建。” “好的,麻烦你了。” 很快,陈融就带着楚云三人逛了三个乡村。 分别是竹义县大河乡,马河乡和大庄乡。 三人先来到了大河乡小学,李莹莹和沈国伟原先一直以为到这里就是为了直接建一所小学,可是到了大河乡小学后,他们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大河乡小学教学楼还很新,明显是近些年才建,学校共有九个班,近三百人,其中住校生有一百七十个。 教学楼已经可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根本不需要他们援建,需要援建的,是他们的宿舍。 大河乡小学的宿舍基本就是棚子,几个棚子堆在一起,光是看着都知道条件肯定不好。 进入棚子后,负责人介绍,这里一张床要睡五六个孩子,而且厕所还在校外,在校外上厕所,若是晚上去,都有可能遇到危险。 听着负责人的介绍,李莹莹和沈国伟都有点揪心,虽然孩子们读书没问题,可住宿条件差成这样,显然也很艰苦了。 考察结束后,陈融立马带他们前往下一个地点,马河乡小学。 马河乡小学和大河乡小学问题相似,这里之前有建过宿舍楼,可是宿舍楼目前已经是D级危房,虽然目前仍旧可以住人,不过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几人仔细了解过情况后,最后来到了大庄乡小学。 进入大庄乡小学,李莹莹和沈国伟都震住了。 前面两所小学基本都是住宿存在问题,可这大庄乡小学教学楼看起来就破破烂烂的,感觉比马河乡小学的危房宿舍楼还要破。 根据负责人介绍,大庄乡小学的教学楼早已经是危楼,而且危房面积达到100%,可以说是极度危险。 在介绍中,他们来到了教学楼附近。 教室内,孩子们的读书声传了出来,黑板前,老师正在认真讲课,看着孩子们那认真的模样,再对比着外面破烂的楼房,李莹莹和沈国伟两人都湿了眼眶。 再往里走,他们抵达了宿舍楼。 大庄乡小学的宿舍楼和马河乡小学一样,都已经成了危楼。不过大庄乡小学的这个情况明显更严重,那破烂的墙壁,看着和教学楼差不多。 负责人也说,这里的房子危房面积近乎100%,他们也不太敢让孩子住里面。 说着,负责人指着不远处的简易棚子,说道:“这是最近才搭建好的,孩子们目前都住在这里,还是希望各位能选择这里援建,帮帮这些孩子。” 村长也说道:“是啊,这里因为安全问题,不少孩子都被家长带走回家种地去了,要是一直这么下去,那些孩子可怎么办呀。” 看着村长痛心的模样,李莹莹说道:“这里情况这么严重,就没人过来捐助么?” 村长叹了口气:“就是因为太严重了,所以才很难找到援助。很多人援建,预算一般在三十万左右,这些钱帮忙搞个宿舍啥的还是可以的,可是想把咱们这些教学楼以及宿舍全部弄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资金缺口太大,很多人考察后都放弃了这里。” 看了村长叹气的模样,几人也是心有戚戚然。 “就这里吧。” 楚云三人经过讨论后,一致认定选择对大庄乡小学进行援建。 当大庄乡的村长知道楚云等人选择援建自家小学后,村长激动的握住了楚云的手,感谢了老半天。 告别楚云后,村长便马不停蹄朝着各家各户走去,说是要告诉那些辍学孩子的家长,学校马上就要重建,赶紧准备准备让孩子回去上学。 看着头发花白、佝偻着腰却兴奋疾走的村长,楚云不由暗暗感叹。这些愿意坚守着贫困家乡的老干部,他们几乎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了一切,正是因为有这些乐于奉献自己的无名英雄,华国的发展才会如此迅猛且扎实!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县里早就已经下了文件,会派人完成地勘、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准备时间大概在一个月左右,差不多七月底就可以动工。 当然,回去后,楚云也需要把资金全部打入相应单位。 工作顺利完成,告别了陈融等人,楚云和李莹莹夫妇一起前往他们的家乡津义县,楚云会去拜祭一下自己的姨娘,随后就和李莹莹夫妇分道扬镳,回往金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