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白虎幡 (第2/3页)
。 “谢兄派出谢简这等人物的用意,庾某猜,是为了引出在螳螂身后的那只黄雀吧?”庾方城向其左手边的老者问道。 他不知何时离开的门下省,还顺便换下了那身官服。 “方城还是这般洞若观火,难怪皇后殿下都倚你为栋梁。” 回答庾方城的,正是当朝司空、谢氏家主,谢君绰。 庾方城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谢简狂是狂了点,但是把好刀。” 谢君绰笑眯眯的饮茶,“至于你说什么黄雀,倒没那么复杂,我谢家纯粹是对虎贲卫感兴趣而已。” 庾方城将信将疑,似笑非笑:“可庾某得到消息,自昨日起一些不在我等掌控之下的人马,便已在这城中有了异动……” “冲谁来的?”谢君绰斜睨他一眼。 “不管冲谁来,谢兄这盘棋看上去都不好下了。” 谢君绰冷哼一声:“你们几家既然都已支持我谢氏,这渐漮城里还有哪个不开眼的敢说半个不字?虎贲卫老夫拿定了,谁来管也不好使。” 这时,一直半躺在躺椅上的另一位乌衣鹤发老者突然开口道:“听说,陛下挨个驾临了三省?” 庾方城点头:“确实如此,陛下想请诸公出面救下那人。” 谢君绰嗤笑一声,捻起茶杯,似乎并不屑对此作何评论。 在他心里,几大高门任意一家都不是皇后能轻松应对的,更别说那有名无实的天子了。 “不应该,不应该啊。”乌衣老者喃喃自语,仰起头半闭着双眼。 “王公觉得什么不应该?”庾方城求教。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乌衣老者沉吟着,“这是……争「道统」来啦。” 谢君绰闻言霍然转头,眼中精芒一闪而逝,旋即笑出声:“自己的羽翼都保不住,他拿什么来争?” 庾方城站起身来,凭栏远眺铜驼街,道:“陛下曾经醉生梦死,如今依然懦弱无能,我也看不出任何他能解局的可能。” 天色沉沉,在这高耸于半空的楼阁上,更能感觉到黑云压城一般的窒息。 云雾浓重,一副山雨欲来之势。 “变数,要来啦……”乌衣老者忽地轻笑一声,“方城,你期待的黄雀是不是也出现了?” 闻言,庾方城果然发现铜驼街再次出现异变。 而乌衣老者一直闭眼半躺,未曾对那个方向投注过一次目光。 …… 许二等人看着逐渐靠近的羽林卫士兵,一点想要反抗的心思都没有,心里已完全被妻儿老小的安危给搅乱。 就在长虫般粗细的绳索将要绑在他们身上时,变故陡生! 只见原本空荡荡的铜驼街道上空,赫然蔓延出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细丝,逐渐纠结成一张半透明的蛛网。 数缕泛着银光的丝线从上面垂下,顺势滑落出一只蜘蛛的虚影,在光华连闪间,又幻化成一个个窈窕的身姿。 “蜘蛛秘卫?”谢简眯缝着眼,这四个字像是从牙齿间挤出。 朝堂诸公所属的各家族都对原本深藏于宫城之内的这支密卫颇有耳闻,但从谢简掌握的情报来看,它是绝对不应该出现在皇宫之外的。 像是变戏法一般的出场方式惊呆了周围的百姓。 他们起先还有些害怕是什么奇怪的东西,但最后发现只是几位身着劲装却辨不出身材、面带薄纱却看不清容貌的女子,如同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百姓们大胆的围上来看着她们,已经意识到是那种能高来高去的修行者,不由得啧啧称奇。 “怎么,蜘蛛秘卫也管起外朝之事了?”谢简语气不爽,但心里渐生忌惮。 他不知道这些女子是一直隐藏在侧,还是临时从宫城中奉命而来,那意味着身负的任务可能完全不一样。 一个面纱女子出列拱手道:“宫里一个姐妹不久前奉命拜访了谢府,却不知因何过错被谢公强行留下?” 谢简露出笑容:“原来几位是为此而来。你们放心,柔儿姑娘安全得很,只是因家主他老人家对宫里的情况颇为关心,多加挽留询问片刻而已。用过午膳后,她自会回到宫中。” “那正好,我们也有事情需要挽留谢大人一下!” 面纱女子话音甫落,她自己和身后的几个密卫同时身形朝前猛突,从四面八方袭向谢简! 莹白的蛛丝如同锁链隔空缠绕而来,像要给他也来个五花大绑。 谢简岿然不动,只差一刻就会被众密卫擒住身体,不料一声暴喝从其后方炸响。 随之而来的是一柄浑厚重剑,以谢简为中心飞旋一圈,直接将数个密卫全都生生避开。 “精武境,武脉六品?!” 面纱女子急停身形,眼神愕然。 只这电光石火般的刹那间交锋,她便意识到对方出手之人的实力。 而此番前来的蜘蛛秘卫都仅仅只到七品,并无可能轻松战胜对方,且不知道是否还有隐藏的敌人尚未出现。 押送曹元诏的队伍中,一个穿着虎贲卫将校服饰的人跃马而出,接回巨剑横于身前,赫然有着万夫莫当之势。 谢简摇了摇头道:“可否让本官知晓,尔等此番出手,是哪位的意思?” 面纱女子踯躅片刻,终于让众秘卫收起剑拔弩张之态,顿首道:“我等受大长秋所遣,与……与殿下无关。” 谢简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 在他戏谑的眼神下,面纱女子也知己方气势已颓,只能率蜘蛛秘卫乖乖让开路来。 囚车队伍继续向前。 在得知竟然有武脉六品的强者坐镇后,羽林卫士气高涨,昂首挺胸招摇过市,甚至有人耀武扬威的朝面纱女子吹着口哨。 许二等人被绑得结结实实,尾随在囚车之后。 曹元诏看着他们长声哀叹,神情萧索。 …… 长街中央将近,谢简已经能看到,一人高的石台上以纯铜浇铸的两只硕大骆驼。 这便是铜驼街名称的由来。 押送囚车的队伍在连续处理掉两波试图阻拦的人之后,愈加意气风发。 他们逐渐将整个铜驼街占据下来,一边享受着周围百姓的敬畏,一边顾盼自雄,看是否还有不长眼的人要来螳臂当车。 饶是如此,许二等汉子叙述的曹元诏事迹,却渐渐在围观的百姓中传开。 “听那几人一说,我好像记起来,去年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