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默默的牵绊 (第1/4页)
夏日的午后,是最热的一个时间段。 人们选择在最热的时候作为午休时间,多半可能是想着避开这最酷热的时间段吧。 春困秋乏,只是说的春秋的时节,并不能影响夏的闷热。 人们生活着的思想又很奇怪,明明过着夏天的生活,却又向往冬日的寒冷。有的怕热的人会说,还不如过冬天呢,热的要命。可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等到真正的进入冬季的时候,人们又会从新的想起夏的温暖。 这就是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不同纬度,给人们带来的客观感受。 韩剑的家乡给人的感受就是,四季分明,冷暖差异大。 是的。 在这个中原地带,他们所在的津乡县,地处黄河流域。前些年间黄河改道,留下现在的大面积的沙地,形成了现在的黄河故道沙滩区域。 身处在此区域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个地区里的气候变化。 夏日里的酷热虽说很明显,但和南方相比又稍逊一头。 冬日的寒冷,在和东北的严寒天气相比,这里到成了温暖地带了。 韩剑从小感受着这里的气候变化,就像感受农村的现实生活一样,早已经接受了他感知到的一切。 炎热的夏天里,他总是喜欢走在村头的大树下,感受那自然风带给他的思思凉意。 寒冷的冬日里,伙同几个伙伴围坐在热气腾腾的柴火堆旁,嬉笑着,谈论着,互相讨论当下的生活。 就像高安地的村民们一样,每逢夏日午后,一觉午睡醒来之后。村中的闲话中心,那颗大槐树的下面,总能坐满喷闲空的村民。 而到了冬天的寒冷季节,那颗大槐树的下面,柴火堆上红红的火焰,就是村民们最热爱的。 冬日里的大槐树下,也成了村民们最愿意去的地方了。 自打苏月返回家乡以后,就近的参加了工作后。 每逢冬日里的假期时候,她和史玉芬的身影也总会出现在闲话中心的那颗大槐树下面。 大家围坐在火堆的四周,谈论着家长里短,趣闻趣事。人们围着火堆总能从下午一直坐到天黑,才想起回家。 像现在这个时节,酷热也没能影响村民们的闲心。 大家围坐在大槐树下的石磨周围,熙熙攘攘的闲聊着。 最让村民们懊恼的是,他们当下正在讨论的话题。 就是天空忽然落下的冰雹,已经影响了他们的眼下生活。 金黄的麦田,经受不住这样的恶劣天气。 农民更是最怕这样的天气。 眼看着就要入仓的粮食,眼巴巴的看着被冰雹打落在地上。 真是捡都捡不起来了。 看着地上那个掉落的一颗一颗的麦粒,心疼的泪水没人能忍着不让它落下。 “我们东地的麦地里,打落的一地都是麦籽。”一个中年妇女说着话,语言表示着她家麦田的此次受灾情况。 “哎!你可别说了,西地的那一大方地才叫可怜呢。”人群中有人这样说着。 看来这次冰雹的严重程度已经影响了整个高安地的眼下生活了。 大家围坐在槐树下,你一言,她一语的,讨论着刚才冰雹落下之后,他们走去田间地头看到的实际情况。 越说大伙们的心里越难受。 从上一年的十月份种下的麦子,好不容易经历了大半年的光景,经历了各种气候下的风霜雨雪,却还要在此经受这夏日里的突如其来的冰雹。 无奈的人们在心里各自祈祷。 谁都不愿意再让那坏天气的到来。再来毁坏这来之不易的麦粒。 现在想起经过苏月家院墙根的那个人,嘴里抱怨的鬼天气,是多么的让人害怕啊。 农民们时刻期盼的丰收季节,就是天再热,人们都能忍受的了,只要不来恶劣的坏天气。 即便真的有那样的坏天气要到来,人们也真正的希望它来的稍晚一些。 别总是给人们一种措不及防的,难以预防的境地。 可,真正的想起来,这样的自然灾害,又有谁又能阻挡的了? 在此次冰雹的自然灾害中,还要数苏月家受灾最为严重。 整个高安地的村子里,她母亲是唯一一个在冰雹下受伤的人。 村民们都赶在冰雹落下之前,躲在了各家的屋中。 都在屋里亲眼目睹,呼啸过来的狂风,又夹杂着冰雹的到来。 村子里所有的用铁皮搭起的简易棚子,在狂风呼啸中,有极个别的受不住狂风的巨力忽来,被整块的吹走,刮向村头的空地上。 其他比较坚固的铁皮棚子,虽未刮走,但狂风夹杂着的冰雹蛋子,砸在铁皮上面,大大小小的坑洞印满整个铁皮棚顶。 近几十年的时光里,这是唯一一次的大冰雹。 就在前几年的几次里,下过几次很小的冰雹,从来没有这次的严重。 此时冰雹过后,除去闲话中心的那些个人们以外。 高安地的街道上,人们在收拾着被风刮走的瓶瓶罐罐。 苏有分的父亲,他收拾好自家的院子,走去他三弟的院落。 苏有分和妻子去医院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他的妻子在家里照看着苏然和苏从。他心里担心着他三弟家的院子,大风之后,他们又都在医院里,家里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他双手背在身后,迈着他那不算轻巧的步伐,走在去苏月家的街道上。 天空虽然没有下多少的雨水,但掉落的冰雹融化之后,还是土路的街道上,低洼的地方还是有了积水。 他漫步的走在土路上面,绕开没一个坑洼的地方,尽量的走着没有黏土的地方。 因为他在多年前,曾被脚下的黏土滑倒过。 他时刻的记忆犹新,他们这里的黏土到底有多滑。 他小心的走到路口的拐角出,双手扶着拐角出一家院落的院墙,踩着脚下的野草,慢慢的向前走。 它扶着院墙慢慢的走到了另一条土路上。 迎面走来一个比他年纪稍微年轻的中年男人,站住脚步,要和他说话。 “二哥,这么烂的路你不在家待着,这是要干嘛去啊?” “我到老三家。”他回答着,但他的手还扶在墙上。 “那你可当心点啊,走的慢点。” “嗯。” 哪个中年男人看着扶着墙的苏月的二大爷,看着他单手扶墙,另一只手摆在胸前像是在掌握着方向。看着他扶着墙慢慢的向前走动,中年男人才放心的离开。 苏月的二大爷就这样慢慢吞吞的走着,不一会儿就到了苏月家的门口。 他推了推大门,门未动,他没有看到门锁是锁着的。 他将眼睛贴在门缝上,看了看院子里的情况,回转过身坐在了门口的石阶上面。 院子里,没有什么东倒西歪的东西,他这才放心下来。 苏月的二大爷坐下她家门口的石阶上,心里在担心着苏月家出现的遭遇。 他脑海里想的很简单,想着人应该没多大问题,可能一会儿就会从医院回来。 他想着,就坐在石阶上静静的等待着。 比苏月父亲年长几岁的二大爷,已是两鬓斑白,胡子拉碴的,满脸的皱纹,显得他是那么的显老。 他就这样没事的坐着,坐到日头偏西了都,还不见他们回来。 幸亏啊,上午的狂风带走了许多的炎热,不然他不会坐在苏月家的门口那么长的时间。 他眼看着太阳偏西不少,他们还没有回来的踪影。 他又迈开他那不太利索的脚步,慢慢的像自己的家中走去。 高安地的街道都不长,大多的都是一百多米的街道。 他悠悠散散的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