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北安城 (第1/2页)
风卷万里,北境依安。 坐落于大周与草原分界线上最雄伟的北安城,名字的来源,其实就是大周太祖的这一句冀望之语。 草原轻骑,天下无双。 与大周花费重金培养的重骑兵不同。 重骑兵冲锋时,势若千山坠顶。 而草原轻骑冲锋时,则是来去如风。 风,无形无相。 狂躁之时,可削石碎木。 平和之时,却又难以察觉。 所以,很有可能发生:当前线战败的消息刚送到统帅手中时、草原轻骑已经就对统帅手下的部队发起攻击、这种离谱却合理的战况。 兵家的至高绝学,无非四个字: 知己知彼! 而面对这些来去如风的草原轻骑,即便是大周开国之初的魏国公、也是大周至今为止还被公认的军神,也只能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来遏制草原轻骑,而丝毫不敢和草原轻骑玩“其疾如风”的那一套战术。 以快打慢,如利刃削rou。 以慢打快... 还没有那个兵家传人敢这么玩! 放风筝的战术,可是兵家首创。 只不过,受限于环境差异,这套战术反倒是被草原上的蛮子学了去,并且还给大周上了一堂名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课。 好在,对于一位巅峰状态下的兵家传人来讲,没有什么战术是绝对无敌的,更没有什么战术是没办法被针对的。 既然追不上敌人的快,那自然就只能让敌人慢下来。 只要敌人慢了下来,就意味着己方快了起来。 因此,北安城的战略意义,其实就是让草原轻骑慢下来,被迫和大周打攻防战或是巷战。 不得不承认。 初代魏国公,学到了兵家的精髓。 北安城作为北境的战略核心,肯定不能被直愣愣的摆在草原和大周的边界线上,更不应该配备几座大城互为依仗。 城重,则必失! 因为敌人不是瞎子。 万一在北安城附近配备几座大城,意图备不时之需,可却被草原集结重兵,调虎离山直接拿下,到了那时,北安城就会陷入到必死的情况中。 断粮、断水、断信…… 再坚固的城池,也需要人来把守。 而以上这三个“断”字,一但被附加到同一座城池上,即便是天下第一关,也必定会被攻破。 初代的魏国公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初代魏国公并没有在北安城周围设立大城,而是设立了零零散散的小城,以及几道设有重兵把守的关卡。 但凡草原轻骑想围点打援,就会受到这几处关卡守军的背刺,陷入到一张由数十座小城包裹的巨网内,慢性死亡。 而但凡草原轻骑想一路横推,拥有北安城支援的各个小城市,也足以让草原上的蛮子崩裂牙口,灰溜溜的逃窜。 “可惜,终究毁在了后代子孙的手中。” 望着不远处高大雄伟的北安城墙,陈鼎不禁轻声感慨道。 一路走来。 畅通无阻。 虽没有大鱼大rou之宴... 亦没有夹道欢迎之礼... 但能畅通无阻来到北安城下,其实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了! 军事重地,岂能不严查? 外归之民,岂知未藏jianian细? 但偏偏就是没查! 是的! 没查! 别说严查了,就连查,都没查! 如此离谱的事实,以及五座小城内守将亦或是副将心照不宣的笑容,纵使陈鼎想要忽略掉这种荒谬且光怪陆离的场景,都做不到。 草原,是黑暗的。 但也只是规则中的黑暗。 而大周,却不是光明的。 甚至... 连没有规则的光明都不是! 陈鼎胯下的小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