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观雪亭亭中话 (上) (第2/2页)
的边军常有战事,东南偶有倭寇海盗。 大周国内感觉不到丝毫的战争。 而北凉又不同于大周,北凉天然处在三战之地。 辽东最东边有罗刹国的入侵对峙,西北和北边都是草原游牧民族鞑靼,和瓦刺。 鞑靼控弦之士最高时能达到25万,瓦刺现在实际上已发被罗刹国给奴役了。 每年都要上贡和纳献大量的牛羊给罗刹国,所以瓦刺才会时不时地扣边北凉地界和大周山西边界。 大周的最西边,则是虎视眈眈的北蒙 北蒙十几部族现今控弦60万左右,国土为原时空的中亚地方。 实际上,北凉是处于四战之地。 因为,南边是做梦都想削藩的大周,这也是徐北云两年前就让人去耽罗岛布局的原因。 此时的耽罗岛因为倭寇,海盗的掠夺,岛上人口不到三万众。 耽罗岛除了原住民,还有就是高丽犯事被发配过来的数千政治法。 耽罗岛的军事,除了1000余的正规高丽军,还有就是2000余人的高丽水师。 现在的耽罗岛对高丽来说,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因为倭乱的原因,死的人多,上岛的人少。 地虽肥,但却缺少人种植,实在是耽罗岛南边太靠近倭国。 倭寇时不时地上岛掠夺一翻,除了原住民和发配过去的政治犯。 高丽国内没人喜欢呆在耽罗岛上居住。 所以,徐北云让徐长河出面,直接找高丽王李熙。 以每年一万两白银租借整个耽罗岛。 美其名曰为,以岛上的草原养北凉铁骑军马。 面对北凉王府的人,高丽王朝无一人敢置言。 毕竟自家的地方名义上还是大周的藩属国,更何况是以屠城灭国闻名的徐人屠。 至于大周朝廷的态度,只要徐克的北凉军不南下中原。 他把高丽王杀了再换一个人上位都无关大事,反正高丽的驻军是大周的实际派遣。 高丽王位更替对朝廷大员来说,无关紧要。 只要税收收得上来就好,更何况是海外的一块飞地,反正又不是汉家之地,随他去。 如果按徐长山的话说,直接派兵拿了了事,何须要多余白拿钱给高丽王李煦。 为这事,徐长山还被徐北云给训斥了一顿。 徐长山至今还记得自家世子的原话: “这个世上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靠武力去解决的。 有时候,只须用少量的银子就能办成最大的事情。 又何必拿将士们的性命去填,对我来说,几万两还不如我北凉将士们的流血牺牲。” 当时这段话确实是极大地震撼了徐长河和大多北凉军头们。 他们当兵吃饷的,从进军营起,就已经存下不立功,那就战死拿抚恤金。 毕竟北凉的抚恤金比整个大周军人的都要好。 如果按军功,普通军士最高能拿到二十两左右,少的也有五两白银,军官另计。 而大周阵亡士卒的抚恤金,却少于北凉军太多,就拿军饷来说,大周除了边军和京营。 骑兵月粮定额二石,普通军士的月粮定额是一石。有家室的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盐一斤。 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折合所有。 普通军士每人月饷六七钱白银左右,马军也才一两半左右。 而大周边军因为常时处于战备,粮饷翻了一倍。 折合下来,也就包括给家人的月粮,每个人每月也就二两多白银左右。 而京营又比边军多了二匹布。 而北凉,只有精锐和非精锐两类。 非精锐折合米粮和盐那些,月饷大概在一两半左右。 精锐大多在三两白银,而大雪龙骑和铁浮屠在五两白银之间。 所以,每月200万两的财货收入。才刚足够北凉王发饷。 也是幸得太祖以前就是商贾出身。 因为太祖深知商贾一道,能为当权者带来税收之余。 也能让百姓富裕,所以大周鼓励商贾一道。 其实,这也就是后世的经济那一说法,银钱流通。 民才将富,唯有民富,税收正常,国才将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