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南诏国陶文,这都认得出来? (第1/1页)
“什么问题?” 高原没有立刻询问,先做了自我介绍,才缓缓开口。 “就是之前您说的僰文的事情。” “唐教授去那边研究后发现那些陶罐上的文字和符号似乎不属于僰文体系。” “资料发回来,我们研究了一晚上,没有发现任何这类文字的存在。” “对比了同年代的金文和甲骨文也没有一点发现。” “所以……我们想问问宁大师这个陶罐上的僰文究竟是什么来历?” 问题说完,高原一脸窘迫,还有些不敢看宁帆。 直播间里几个看出问题的宝友都笑起来。 “真是好一个唐教授啊!” 这和唐教授有什么关系? 大多数宝友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纷纷询问怎么回事。 王多鱼啧啧舌解释道。 “唐教授自己不好意思请教宁大师,就把这东西布置成学习任务,让自己的学生来请教。” “回头再用考察作业的形式学习。” “这一波cao作,秀得飞起!” 宝友们听到这话都愣住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个cao作。 纷纷在弹幕里询问唐奇胜是不是这么想的。 “唐教授,不用不好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输给宁大师,不丢人!” “就是!满夏国你也找不到几个能和宁大师一样实力的。” “这个事情,认真求教就是了。” 几千个宝友都在帮宁帆说话,唐奇胜面子再厚现在也绷不住了。 正要说话,就听到宁帆的声音。 “唐教授,做学问的人,可不能说假话的。” “你……” 唐奇胜一张脸涨成猪肝色。 好半晌,发来连麦。 视频亮起众人都看到唐奇胜已经在一个很熟悉的地方。 “咦,这不是那天的山洞么?” 直播间有人叫起来,其他人才意识到的确是这样。 “唐教授,您怎么又回去了?” “那里不是都被搬空了吗?” 尽管唐奇胜需要问宁帆问题,可毕竟还是北大的教授,对一般的宝友来说还是巨擘,依然保留了足够的尊重。 唐奇胜看着四周,没有架子的解释起来。 “我过来之前本来以为这东西和宁大师说的一样,可是没想到这个祭坛下面还有一些更加古老的陶罐。” “紧急送检后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和古蜀国一个时代的。” “但是年代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发现上面有一些从来没有记载过的文字。” “像是金文,又像是甲骨文,还有些象形文字在里面。” “我找了老徐和老薛,拉着他们一起研究了半天都没有结果。” “这些文字实在有些特殊。” “不找宁大师,其实也有个担忧,万一宁大师也认不出来就不太好了。” “换了学生去问的话,就好一些。” “起码大家不至于觉得是我故意刁难。” 唐奇胜说完,高原也挠挠头。 他之前也和其他人一样,以为唐奇胜推自己出来就是为了问这个问题,没想到还有这一层考虑。 连忙对着视频鞠躬。 “唐老师,我……对不起!” 王多鱼也一脸尴尬。 他本来想要帮宁帆找个场子,没想到还把宁帆给架到火上了。 【皇帝用户王鱼鱻打赏火箭x30】 【皇帝用户王鱼鱻打赏火箭x30】 王多鱼连着三十发火箭将刚刚的言论全部刷过去。 带着特效的字体闪烁着发出新的话。 “唐教授,宁大师,是我浅薄了,向你们道歉!” “这……也不用这样的。” “我们不能收钱的,而且这个……也不知道去哪里取钱出来。” 唐奇胜看着打赏有些手足无措。 宝友们都笑作一团。 “唐教授真的是太憨厚了啊!” “天呐,我还以为唐教授是反派,没想到是面冷心热!” “我们夏国的教授,哪有坏心眼的!” 直播间内一阵赞美。 唐奇胜也有写不好意思,赶紧拉出徐叶勉和薛真顶上。 “宁大师,我们三个老帮菜今天都在这里了。” “就想问问宁大师你知不知道这个陶罐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 “就算不知道,我们也绝不……” “你不是已经说出答案了吗?” 唐奇胜话没说完,宁帆已经开口。 什么? 直播间众人都愣在原地。 他们以为宁帆要说点什么,万万没有想到宁帆会说已经说出答案了。 答案是什么? 他们怎么都没听到。 “这东西是在哪里的?” “陶罐上。” 唐奇胜秒回答出来。 “那就好了,这个东西就是陶文。” 众人听到话眨眨眼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这么随便的么? 写在陶罐上就是陶文? “那写在鼎上难道就是金文了,写在龟壳上就是甲骨文了?” “是啊。” 宁帆看到回答淡定点头。 整个直播间都傻了,文字还能这么随意的么? 这时候,徐叶勉和薛真站出来帮宁帆解释起来。 “宝友,这个宁大师说的真的没有错。” “夏国的古代文字真的是用这么朴素的方式记录和命名的。” “最早的甲骨文就是因为刻在龟壳和骨片上才有了这个名字,国外至今仍称呼这些为龟甲文。” “而铭刻在青铜上的文字也是因为殷商时候将铜叫做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至于陶文……” 徐叶勉和薛真沉默两秒,缓缓开口。 “根据研究,陶文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文字,比甲骨文更加古老,被认为是夏国最古老的文字。” “是象形符号及象形文字后产生的第一代文字。” 宝友们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们还以为这些是宁帆随口说的,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是啊。” 宁帆看到宝友的惊讶,微微点头。 “古人在陶器上刻画文字符号,形成陶文,比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 “但是这些陶文的结构都很简单,更趋向于象形符号,所以你们才没有认出来。” “南诏国这几个陶文其实是陶文发展到比较后期的一个体现。” “这些文字完整的记叙了当时发生的祭祀和一些生产行为。” “什么?” 听到这几句,三位教授集体傻眼。 接着难以置信大叫道。 “宁大师,你认得出这些文字写的是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