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5章 木制引信炸弹 (第2/2页)
最后炮弹铁皮薄度定为大概现代二毫米左右为最适合。 太厚了,爆炸开后,没什么威力,太薄了,还没出膛可能先炸。 木管引信基本构造:木管的两头都是木头,中间一大段是空心的,里面放上燃烧速度很稳定的药埝。 《原历史上的木管引信炮弹,会在木管上面提前标好刻度,在发射时炮兵会根据距离的远近估算炮弹飞行的时间,然后在对应刻度上挖出一个孔,再然后把木管引信插入炮弹内。 木管上面的刻度是根据炮弹发射距离来标刻的,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汇总计算出来的。打个比方:燃烧一根香的时间内,你能跑十公里;那么炮弹要飞五公里,就用半根香;2.5公里就是四分之段香,就这样提前在木管上标好刻度,所以能控制炮弹在设定的距离中及时爆炸。》 但现在丁毅不懂这个,工匠们更不知道,所以他们的炮弹没有刻度标记。 至于炮弹下面有木头,开始工匠们都很奇怪,也没打算装,结果发现,这样打出去的炮很不准 射程也很近,。 听到这里,丁毅恍然大悟,炮弹下面有木头,这不就是和现代炮弹一样的形状,也是将来进一步炮弹的发展方向。 王又安他们通过几个月的试验,一步步改近,按丁毅所说以圆柱体木托托住炮弹,这样就可以用圆柱体代替炮弹,承受大量发射药爆燃后的压力。 而且“木托炮弹”发射出去后,前头重后头轻,类似于羽毛球,使得弹道更加精确,重心很稳,射程居然还更远了。 并且在在发射木托“炮弹”时,不用提前点燃炮弹,直接点燃火炮发射药的引信就行,发射药爆燃后一部分会从炮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喷出来直接引燃“炮弹”的引信,然后发射出去。 丁毅听完后狂喜,历史上原本十八世纪才出现的木制引信爆炸炸弹,提前在他的工匠手上产生了。 这种会爆炸的炸弹,眼下因为火炸和火炮技术的原因,对步兵的伤害还不算太大,不像后世一炮下去,可以炸几十平方。 但他运用在战船上,打到木制的战船,那伤害肯定比较大。 “但是,丁大人。”王又安这时又道:“现在还有一个技术没攻破,就是爆炸率比较低,且不能准确计算时间爆炸。” 时间不能控制,是因为丁毅和工匠们都没想到刻度的问题。 而爆炸率低,主要还是炮弹外壳不够完整,以现在的技术是用两个半球合并而成,打到目标后,容易瞬息裂开,那下面可能就无法爆炸,或爆炸效果比较差。 用工匠们的话来说,这炮弹眼下是看脸的。 匠作局制成之后,对各种目标打了五十发,结果爆炸率在十发左右,大概是五分之一。 而且为了保证打中目标后再爆,而不是提前在半空爆,所以引信都特别长,通常是打中目标后,要等一会,和手雷似的,才会爆炸。 要是打近了,有时能等五六秒,甚至十几秒才会爆。 眼下他们没有想到刻度问题,所以延迟爆炸是暂时没法克服。 下一步就是改进炮弹外壳,最好是通体圆形,不是拼接,然后把火药注入进去。 但没有铁钉等物,而且注入的火药肯定达不到拼接的效果理想。 丁毅喜道:“没事没事,你们慢慢研究,赶紧先生产一些这种炮弹,嗯。” 他想了想,最终决定,这炮弹眼下不能露出去,以后金的匠作局规模,让他们学到,可不得了。 这炮弹他准备用在战船上先,陆战的话,等炮弹爆炸成功率再高点,能控制爆炸时间,落地就炸,才能运用。 他示意匠作局可以按丁毅水师火炮口径来制作相关炮弹,但不外泻,先储存一批,不能泻露。 所有人都点头称是。 而且丁毅如果用来打船,可以不需要铁钉,只要火药和火油。 众人一一答应。 就在丁毅和匠作局讨论这件事时,朝庭的圣旨突然到了旅顺。 急调旅顺兵马四千皮岛兵马四千,去登州和辽东军等部一起剿灭叛军。 这次丁毅没有犹豫,等了很久,终于等到现在。 旅顺军从今天起,正式要跨出旅顺,走向大明的其他国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