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8章 功高盖主 (第2/2页)
部尚书张凤翼得知后,率军出京,在后面赶来,尾随清军,却不敢发动攻击。 9月1日,清军携带掠获的18万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容出冷口,史书说“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 他们还砍下木头,写上“各官免送”字样扔于路旁,戏虐明朝将吏。 带着大量的人畜和财物,清兵浩浩荡荡,用了四天,才全部走出关外。 一般常识,撤退时应该精兵殿后,阿齐格这蠢货竟将辎重放在后面,自己前行不顾,所幸明军怯战,怕中诱敌圈套,眼睁睁看着清军满载而归。 皇太极得知后,将骄傲轻敌的阿齐格狠狠训斥了一通。 清军出关后,张凤翼装模做样的向崇祯报告:“斩敌三级”。言官纷纷上书弹劾他,张凤翼自知必遭重罪,服大黄麻死于军营,明廷罢官的命令随后寄到。 清兵第三次入关掠走人畜18万,财物不计其数。 明朝和崇祯声望跌到冰点,大明朝的脸被清兵打的稀烂。 特别最后阿济格走时,让辎重放在后面,还写各官免送的字样,实在是羞辱大明。 而且原历史上,明朝京城附近都不知道,知道的京官也不敢说。 但这次战后没多久,京城中就有这消息传出来,并且传的到处都是,很快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大明的耻辱。 民间骂声一片,痛恨朝廷无能。 清兵大胜而归的同时,丁毅打下察哈尔部,反掠了清国三万多人,数万禽畜。 丁毅在东江镇的声望已经无可复加。 战后,丁毅报捷,破义州,镇江,打盖州不下,东江镇死伤三千之众,阵斩清兵四千,活捉建奴三百,并着人押送京城。 这是丁毅第一次献活的女真人,朝野上下为了动容。 但崇祯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要送过来。 他崇祯和大明的脸已经被清兵打烂了,而你丁毅居然屡战屡胜还能活捉建奴 可朝臣们都吵着要献俘,为被俘走的明人百姓报仇,于是便同意丁毅押送降兵。 于是某日。 在京城某茶楼。 有个说书的人,正在说书。 “那丁毅部下个个以一挡十,威武不凡,突然一声大喝,伏兵四出,鞑子瞬息鬼哭狼嚎,四下逃窜--” 众人听的津津有味,还有人不时拍案而起。 等说书人说完,四下一片叫好声。 那说书人喝了口茶,面露得意。 突然人群有人喃喃道:“你把丁毅说的天花乱坠,可是我听说,这丁毅和毛文龙一样,桀骜不驯,拥兵自重,朝廷三番两次调他离开驻地,他都不听,这不是乱臣贼子吗?” 四周顿时鸦雀无声,很多人看向这说话的人。 有人识出这人,是附近一个酒鬼,每天不务正业,到处混酒吃,算是个青皮无懒。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安装最新版。】 片刻后,人群中有人叫道:“你懂个屁,朝廷把丁毅部下升为总兵,就是怕他拥兵自重。” “但朝廷这样做,只会让人觉的挑拔离间,让下面的诸将离心离德。” “再有袁崇焕前车之鉴,谁还敢擅自离营。” 人群中马上又有人叫起来:“祖大寿也不听召啊,也算乱臣贼子吗?” “现在的统兵大将,谁敢离开驻地,不怕被锦衣卫抓啊。” “丁毅屡战屡胜,怕是功高盖主了。” “这次若用丁毅入卫,建奴何以能在京畿肆虐。” “怪只怪大明其他将领无能,丁毅又太强。” “圣上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自古功高盖主的没一个好下场,我看他将来,必和袁一样被擒拿砍杀。” “勿论国事,勿论国事。”说书的苦着脸向四周道。 突然,不知是谁叫了声:“锦衣卫来啦。” 现场轰然一片大乱,所有人四散而逃。 于是很快京中有传言四起,丁毅屡战屡胜,功高盖主,怕不是好事。 又有传言,朝廷无德,有功之臣得不到封赏,难怪清兵肆虐,无人敢战。 只有老百姓最倒霉,下场凄凉啊。 历史上,袁崇焕被押往刑场,据说京城的老百姓都要咬他的rou吃,这证明大明朝的宣传工作做的挺好的。 现在丁毅的宣传工作也做的挺好,这几年随着连战连胜,筑过人头景观,这次又送活的战俘,在京城百姓心中,他向来都是忠心朝廷,屡战屡胜的大明良将,只是因为功高盖主,不得皇帝重用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