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入中州 (第1/1页)
一晚上的搜寻过后,找不到苏烈众人的李春梧惶惶不可终日。 召集众将大臣决定用兵盛京。 张学武在后院埋葬好张绪武后,众人打算出城,经过城门口的法场看见一排的头颅推放在一起。 赫然就有董洪标和众镖师的头颅。 一队士兵还在宣读他们的“罪状”。 听得苏烈他们咬牙切齿,可是又无可奈何,这是出城唯一的机会了。 于是众人忍住悲痛,通过城关。 半月前。盛京。 盛京之战后,燕齐蜀楚共驻盛京。 各王心照不宣地划分了盛京。但是没人敢入主皇宫。 燕王行辕内, 燕王赵颂拿着军报的手青筋凸起,捏得军报吱吱作响。 底下的人不敢把头提起来。 本该在几日前送到的军报延误了几日到达。 “你们这些饭桶!竟然被人在军营内来去自如!这么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会被截下!”赵颂暴怒。 底下的人把头埋得更低了。 “为什么不说话!谁能出个计策!”赵颂把军报扔在地上。 赵歌谨慎地进言道:“燕王殿下,此刻我军粮草告急,而盛京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北境重要。臣建议大军应该马上北上增援镇北侯朱存懋。” 沉默片刻,赵颂叹了一口气,说:“中州真的不可图?” “臣附议,士兵修整完毕,完全可以急行军北上,一旦塞外胡人攻破函谷关,必可以长驱直入北境,无险可守!”郭和也赞成回师。 见两个义子进言,赵颂随即下令全军开拔。 次日。 由燕军驻守的北区一夜之间变成无人看守,其余众军惊讶之余,迅速瓜分了地盘。 再一周后,蜀军和齐军相继撤回封地。 盛京和中州大部分地区掌握在楚王熊野之手。 盛京城有虎步军四万人,奴隶军八万人和降军两万人,共记十四万人。 此战,燕军俘虏了大量工匠制造器械。蜀军迁徙了大批百姓和缴获财物。齐军获得军械和马匹。楚军拿下中州大部分土地。 所有人都拿到自己想要的,瓜分了中州。 现在。皇宫内, 龙椅下堆积这金灿灿的财宝。龙椅上的熊野此刻正躺着享用美人所投送的塞外水果。 一个诸侯王坐在龙椅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降将倪祖根恭维熊野:“大王坐在龙椅上可真威风,要是再能找到玉玺的话...” 熊野哈哈大笑,很是受用:“倪将军此言差矣,本王只是代皇上享用罢了。哈哈哈哈哈哈...” “王叔,此刻李春梧二十万大军正在往盛京集结,我军只有十四万人,要守住残垣断壁的盛京实属困难,加上我们民心不高,恐怕会生变数...”一道不适宜的话从楚王侄子熊巍口中说出。 熊巍从小熟读兵书,进入军营后屡立战功,被称楚国四名将之一。 “侄儿不必担忧,本王看他李春梧只是草包,根本不足为惧!”熊野不喜欢这个侄儿,总说要改革奴隶制,严重削弱贵族利益。 “可是您看这次奴隶军反叛,差点让我军重创,我认为当务之急应当立刻改革奴隶制。” “此事早已有定论,不可再议!鹿晋将军,你来指挥军队,务必要斩杀李春梧,夺回玉玺!”说完,熊野拂袖而去。 鹿晋也是很为难,因为这十六万军队的战意并不高,加上奴隶军的不稳定性,已经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王上不想丢掉中州富庶的土地,所以才如此动怒。”鹿晋走到熊巍身旁说。 “不说李春梧的大军我们能不能战胜,还有紫宛城的南宫离不知有多少兵马。最重要的是玉玺,难不成要称帝推翻夏朝不成?”熊巍愤愤地说。 “将军不必动气,要守住这盛京本将还是有信心的。就怕奴隶军不好控制啊...” 寿春城。 李春梧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往盛京而去。 卢贤存和武华留守寿春城。 “我看此战李春梧必败。”武华在城楼上看着远去的队伍说道。 “确实,幸好他还需要我坐镇寿春城为他当后勤。”卢贤存说道。 “李春梧必败,他当楚军是纸糊的不成?可惜皇上失踪了,不然我们要是在这个时候拥护皇上,这以后我们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可惜了...来人,关闭城门,不能放入一兵一卒!” 此刻的李春梧不知道他的后路已经被封死了,还在马车上把玉玺给太后,说:“此战生死未卜,玉玺你要收好。要是我死了,你就去紫宛城投靠皇帝,我之前看见他了。你是他的生母,带着玉玺而去应该不会被为难。” 说完,就让他的一队亲兵护送太后躲避起来。 苏烈众人此刻也在往盛京赶。 张学武在出城后就把鱼肠剑赠给杨芸:“芸儿,此剑和剑谱我赠与你,希望能保护你的安全。杨大人我会知会他一声。现如今我已无遗憾,我也该回藏剑阁背负我的责任了。” 又和苏烈说:“以后来藏剑阁,我再赠你一炳宝剑。” 转头看了一眼柳叙文,语重心长地说:“你不可辜负芸儿!以后要是敢欺负芸儿,你走路小心点!” 众人哭笑不得。一一道别之后,五人继续往盛京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